Chaihu
[中药来源]:本品始载于《本经》。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is DC.和狭叶柴胡(南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根或全草。前者主产于辽宁省、甘肃省、河北省、河南省等地;后者主产于湖北省、江苏省、四川省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两季采挖,晒干,切段,生用或醋炙用。
[中药规格]:商品以产地不同分为:
1.津柴胡
以太行山之东,河北省易县、沫源、平山所产著名,品质较好;山西省阳泉、长治、太行山;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大青山均产。集散于天津、又称“山柴胡”。质坚硬,略带须根,并留有芦茎3~7厘米,主销华南或出口。
2.柴胡 产于河南省,以嵩县、卢氏、栾川等地产品特佳。独根肥状、色黄褐,不留残茎,有“柴胡王”之称。装箱主销国外。
3.汉柴胡
在汉口集散,产湖北省均县,郧县,陕西省商县,河南省西峡、内乡等地。尤以三省交界的紫荆关所产最佳,即有名的“紫荆关柴胡”。根条长壮、色深褐,但留芦较长。现多以来源不同只分北柴胡和南柴胡两种,一般认为北柴胡品质优佳。以条粗坚实、气味浓者为佳。
[药材性状]:北柴胡为圆锥形或长圆锥形,常有分枝,长6~15厘米,直径0.3~0.8厘米,根头膨大,顶端残留多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有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呈纤维性。圆形或类圆形,直径0.3~1.5厘米,有的呈片段,厚0.8~1.2厘米,切面淡黄色,皮部薄,棕色或棕黄色,木部宽广,黄色,年长者强烈木化呈数层环纹,形成层明显。气微香,味微苦。南柴胡根较细,圆锥形。多不分歧。根头顶端密被纤维状叶基残余。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紧密环纹或横向疣状突起。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外表面黑棕色或红棕色,切面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体轻松,略具败油气。加醋拌炒为醋柴胡,呈黄褐色,质干脆,具醋气。加鳖血拌匀,文火炒干为鳖柴胡,具腥气。
[主要成分]:柴胡根含α-菠菜固醇、春福寿草醇及柴胡皂苷,另含挥发油等。狭叶柴胡根含皂苷、挥发油、柴胡醇、春福寿草醇、α-菠菜固醇。
[药理作用]:柴胡具有镇静、安定、镇痛、解热、镇咳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柴胡及其有效成分柴胡皂苷有抗炎作用;柴胡皂苷又有降低血浆胆固醇作用;柴胡有较好的抗脂肪肝、抗肝损伤、利胆、降转氨酶作用;柴胡煎剂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柴胡挥发油可抗感冒病毒,还有增强机体免疫的作用。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应用]: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主治少阳表证,感冒发热,胸胁疼痛,月份经不调,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脏器下垂,疟疾寒热。
[药材用法]:煎服,3~10g。和解退热宜生用,疏肝散郁宜醋炙,骨蒸劳热当用鳖血拌炒。
[使用禁忌]:柴胡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若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附注:同属植物尚有多种都可入药。如银州柴胡Bupleurum yinchowense Shan et Y.Li、兴安柴胡Bupleurum
sibiricum Vest、竹叶柴胡Bupleurum marginatum Wall.ex DC.等。
· 下页:蝉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