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整天“手不释卷”,埋头看书,渐渐就会感到头昏脑胀,思考能力减退;同样,如果长久地进行体力劳动,就会感到腰酸腿疼。这都表示大脑或肢体已经疲劳。如果继续干下去,时间长了就会损害健康。要消除疲劳,就要学会休息。
休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必需的是睡眠。睡眠是一种生理现象,是保证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人类没有睡眠,生命也就不能存在。为什么睡眠这么重要呢?
人们的一切活动,包括脑力和体力活动,都受大脑皮质的指挥。大脑皮质只有2-3 毫米厚,由一百多亿个神经细胞组成,分工非常精巧。它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具有高度的反应性,能很快感受到外界一切刺激,及时发出命令。可是,大脑又特别脆弱和娇嫩。大脑神经细胞要是一分钟得不到氧气,人就会失去知觉;五六分钟得不到氧气,人就会死亡。它虽然这样娇嫩,但也具有保护自己的办法,就是当外界刺激过多,使它兴奋过度的时候,它就要由兴奋逐渐转入抑制。于是,人就慢慢地进入睡眠状态,保护脑神经细胞免于过度疲劳而损坏,这就叫“保护性抑制”。
睡眠以后,呼吸变得深长,心跳也缓慢下来,全身肌肉放松。这时候,疲劳了的细胞得到休息,又可从血液里得到新的养分,体力也逐渐得到恢复。正常人的生理睡眠时间和深度,都随着年龄、身体状况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地说: 老人睡5-6 小时;青年人、成年人睡8 小时就够了;而少年正是生长发育旺盛的时期,就要睡9-10 个小时才能满足身体健康的需要。夏天,不论老人、成人或少年,在午饭后都应该睡一会儿。如果睡眠不足,日久天长,就会头痛、头昏,不但学习效果不好,身体还会消瘦下去,抵抗力降低,容易生病。
人们生活中的作息关系是矛盾的统一。这中间既有工作、学习、劳动这一面,又有睡眠、娱乐、休息这一面。两面需要兼顾。兼顾得好,它们就会起互相促进的作用;兼顾不好,就会起着互相损害的作用。两者之间这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就是人们生活中的辩证法。
有的同学学习积极性很高,尽量起早贪晚多看点书,经常到夜里十二点才睡觉,第二天天不亮又起来。这种学习热情是好的,但是,我们不能单凭热情办事,还必须尊重客观规律,采取科学的态度。这样,革命热情才能持久。乍看起来,睡眠和休息似乎丧失了时间,其实却取得了明天学习的精力。睡眠既然那么重要,那就尽量多睡吧,这也不对。除了保证有充分睡眠外,还要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娱体育活动。文娱体育活动是一种“积极休息”。因为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可以使大脑皮质的另一些部位兴奋起来,让大脑中负责学习或工作的兴奋点转入抑制状态。这样既能消除疲劳,又能锻炼身体,促进健康。不过这种活动也要恰如其分。如果过多了,反而会引起疲劳,影响健康。
· 下页:课间怎样休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