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又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菌痢的受害者中,儿童最多,青少年次之,对中小学生健康危害很大。菌痢又与学校卫生环境的好坏、健康教育与知识水平的高低有直接联系。所以,预防细菌性痢疾在学校卫生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青少年痢疾后,会有发烧、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样大便等症状。其中,一部分人久治不愈,转为慢性,经常有腹痛血便,导致营养不良,体质下降,另一些人从一开始就出现中毒症状,常因迅速出现的休克和呼吸衰竭等原因而死亡。
一旦确诊为细菌性痢疾后,应卧床休息。病情较轻的,可吃流质、半流质食物,但不能吃生冷、多油、多渣和刺激性的东西;病情好转后,逐渐恢复普通膳食。如果有高烧、呕吐严重、脱水,或者有明显全身中毒症状的,则应住院治疗观察,给于输液和对症治疗。
痢疾杆菌能被磺胺和各种抗生素 (如氯霉素、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等) 消灭。但是,近年来对这些药物有耐药性的痢疾杆菌菌株越来越多,以致治疗效果下降。所以,医生们选用更新的一代抗生素和磺胺药,如吡哌酸、氟哌酸、庆大霉素等来进行治疗;此外,痢特灵、黄连素、增效磺胺,也很有效。这些药物通常由医生根据当时本地区的细菌药敏情况来选用,而且要彻底、足量治疗以防慢性化,所以一般不要自作主张乱服。
对于慢性菌痢,除坚持抗菌治疗外,一般还可使用皮下注射多价痢疾酒精菌苗的方法进行免疫治疗,疗效较好。日常生活方面,慢性菌痢患者生活应有规律,同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饮食则既要富有营养,又要易消化、少渣滓,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患慢性菌痢时间较长的青少年,还要酌情增加维生素C、叶酸、乳酶生和枯草杆菌片等服用,以免因长期使用抗生素而使肠道里对人体有益的大肠杆菌也受到抑制,加重肠功能紊乱。对于中毒性痢疾,只要及早诊断,及早送医院采取综合性抢救措施,大部分患者仍能治愈。
根据学校群体的特点,主要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首先,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水源污染,消灭苍蝇。
要控制好传染源,做到对急性病人的早期发现、早期确诊和及时隔离,直到经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一周,或者连续两次粪便培养都显阴性 (查不到痢疾杆菌) ;使用漂白粉液或其他常规消毒剂对病人的居室、日常用品及粪便进行消毒。
通过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集体进餐时采用分餐制,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消毒,不吃腐败变质食物,餐具自管自用,等等。
学校也要加强食堂卫生管理,如工作间要干净卫生,食物有防蝇罩,生熟食案板严格分开,等等。对炊管人员要定期检查,发现有慢性菌痢和带菌者要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在夏秋季节,可每天吃些大蒜,对杀灭进口病菌非常有效;也可因地制宜,采用马齿苋、白头翁、黄连等中草药集体煎服以预防。
近年来,医生们在研制口服的活菌苗来预防菌痢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例如,利用福氏2a 型 (痢疾杆菌的一种分型) 的毒株经过减毒制成的T32 菌苗能在肠道里繁殖并排斥其他痢疾杆菌,不仅能预防菌痢,治疗效果也很理想。
· 下页:怎样防治牙周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