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百病自测 < 健康书籍 :当前位置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分泌物辨病
专题:基础篇 类别:医学书籍 ( 字号:   )

古人说: “凡病必察其下”,也就是说,医生看病不但要查病人的“五脏”、“六腑”,也必须观察病人的大小便。古人的经验已得到了现代医学的承认。现在的医生通过化验病人大小便诊断疾病,在医疗过程中已成为一种常用的诊察手段。

其实,不仅是大小便,人的其他很多分泌物、排泄物,如痰涎、呕吐物、带下、鼻涕、耳垢、汗液、气味等等,都能反应出人体的健康状况,只要留心观察它们的变化,就能对自己或别人的健康状况,做到胸中有数。

一、汗液

汗液是皮肤汗腺分泌的液体,全身汗腺每天可分泌汗液约500-1000ml。汗中95%以上是水分,小部分含有尿素、尿酸、乳酸、无机盐等,基本成分与尿液相似。汗与人的生理、病理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可以调节体温、体液。排泄体内的废物,同时使皮肤表面保持酸性,防止某些细菌对人体的侵袭。中医认为“血汗同源”,汗也是人体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内经》明确指出: “汗为心液”,通过汗可以了解病情,对症下药。现代医学认为,无汗或出汗不正常都是疾病的一种表现。

1。无汗

此种病人常常感到身体某部位或全身皮肤异常干燥,终年不见汗液,有白色皮屑脱落,秋冬季节可见皮肤干裂现象,无汗症多继发于某些全身疾病或皮肤病 (如鱼鳞病、银屑病、硬皮病,还见于维生素缺乏,粘液性水肿) ,有极少数病人是先天性异常所致,也有因药物 (如阿托品等) 引起的。

2。盗汗

睡时汗出,醒则汗止,称盗汗。中医认为盗汗伴有乏力、咳嗽、胸痛、食欲减退、月经不调、发烧、咯血等,这是阴虚的表现,一般多见肺结核病人。

此外,手术后的病人、产妇和妇女人工流产后,由于失血体质非常虚弱,也可出现一时的植物神经紊乱,造成汗孔开合失常,汗液外泄,也可出现盗汗,这些均属正常现象。

3。自汗

自汗是指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同时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等症,中医认为自汗多因气虚卫阳不固所致,也可见重病恢复期,由于体质极度虚弱,常在安静状态下出现自汗。

4。多汗

多汗常见以下几种情况:

①多汗伴有心跳,眼球凸出,兴奋,易怒,目光惊恐,怕热等,常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②如果平素稍微一动就出汗,或不动也出汗,不是患肥胖症就是体质虚弱之表现。老年妇女更年期也可出现。

③有些青年人很爱出汗,这是因为青春期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致。

④服用某些药物后突然出汗,是药物作用而致,如有机磷农药、铅、汞、砷等,均可在中毒后多汗。

⑤低血糖引起的多汗常伴有头晕乏力,饥饿感明显。

5。大汗

指汗液淋漓不止,多见于炎热的夏季或高温作业者,内热太盛,或服用发汗药过量时都可以出现,如果遇此种现象,应区分原因处理。同时应大量的饮糖水,以免发生大汗后虚脱。

如果大汗淋漓,伴有呼吸喘促,神疲气弱,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中医认为阳气将绝,元气欲脱,津随气泄的危候,故称为“绝汗”。

6。冷汗

当人的情绪受到突然刺激或紧张过度,如过度兴奋,惊吓引起的心慌,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等,常会出现“冷汗”。

7。香汗

如果汗出伴有芳香味,常见于糖尿病出现酮症酸中毒时。

二、鼻涕

鼻涕正常情况下是无色、透明的,并略带一些粘性。鼻涕有湿润鼻腔,保护鼻粘膜,过滤空气,捕捉细菌的作用,所以有少量鼻涕并非坏事。如果过多,色状不正常,那么就是疾病的表现。

分泌物稀薄、透明,多见于风寒感冒或急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发作的病人。

如久流浊涕而有腥臭味者,是为鼻渊,由于感受外邪或胆经蕴热所致。

如鼻涕呈黄脓样,常见于风热感冒、慢性鼻窦炎,此种黄脓鼻涕不但量多,而且还呈粘稠状不易擤出。如果儿童鼻腔流出黄脓鼻涕,应想到鼻腔内有异物的可能,由于异物塞入鼻腔内时间过长,刺激鼻粘膜,也能出现黄脓鼻涕。

如有血性鼻涕,是由于鼻外伤,炎症感染,异物以及全身性疾病 (如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 ,都可出现血性鼻涕,血性鼻涕还是鼻咽癌的早期症状之一,切不可麻痹大意。

三、耳垢

耳垢,俗称“耳屎”,医学叫“耵聍”,耳垢对人的耳朵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并能防御小虫入侵和保护鼓膜。

《灵枢·脉度篇》说: “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知五音矣。”故耳与全身均有联系,耳廓上有全身脏器及肢体的反应点。

如耳轮厚大红润,多为肾气充足,身体强壮。

小儿耳根发凉,耳背有红络,为出麻疹的先兆。

耳内流脓水,病为脓耳或聤耳,多为肝胆湿热所致。



 · 下页:排泄物辨病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