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偏方单方精选 < 健康书籍 :当前位置 
小儿发热
专题:儿科偏方 类别:医学书籍

山栀外敷剂

[药物]生山栀9克。

[用法]上药研碎,浸入少量70%的酒精或白酒中30-60 分钟,取浸泡液与适量的面粉和匀,做成4 个如5 分硬币大小的面饼,临睡前贴压于患儿的涌泉穴 (双) 、内关穴 (双) ,外包纱布,再用胶布固定,次晨取下,以患儿皮肤呈青蓝色为佳。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发热60 例,1-3 次患儿体温均恢复正常。

[病例]楼×,女,2 岁。鼻塞、流涕、咳嗽已3 天。昨起发热,曾服小儿消炎散等药热不退,今天体温39.5℃,纳减,便干、搜赤,咽红,扁桃体Ⅱ°肿大,舌红、苔薄黄。诊为急性扁桃体炎。以此方治疗1 次热退,继以清热利咽之品调理而愈。

[来源]方红,等,中医杂志1991; (12) : 32

注: 山栀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之功,故用其外贴涌泉穴,即取“上病下治”之意,以清泻三焦之热;用其外贴内关穴,以清心经之热。故以此法治疗小儿发热,常获奇效。

清热止咳汤

[药物]鸡屎藤 (全草) 、火炭母 (全草) 各30克。此为5-8 岁小儿量。

[用法]上药加水300 毫升,煎成100-150 毫升,1 次服完 (可适加白糖调味) 。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发热咳嗽有效。

[病例]陈×。突然发热,体温38。5°C,咳嗽、声嘶,咽部充血。服此方1 剂,次日热退咳止。

[来源]黄显能,四川中医 1985; (1) : 42

注: 火炭母为蓼科植物Po1ygonum Chinense L.的全草。又名黄鳝藤、晕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功能清热解毒。

马鞭草合剂

[药物]马鞭草鲜叶、鲜淡竹叶、灯芯草各20克。

[用法]将马鞭草洗净,置瓷碗中捣烂后,布包绞取药汁;将鲜竹叶、灯芯草入砂罐内,加水300 毫升,煎成200 毫升,与马鞭草药汁混合,分几次1 天内服完。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不明原因高热症疗效满意。

[病例]患儿,男,3 岁。无明显诱因高热不退已13 天,用解热剂、抗生素及激素治疗,体温稍降,停药旋即回升。诊见神清面赤,微显烦躁,不呕不咳,无痛无泻。检查五官、咽喉、颈、周身均未发现异常。舌稍红,苔少,指纹色紫,脉数。辅助检查亦在正常之列。以此方治疗,1 剂而病势顿挫,势降体安。

[来源]樊淡。浙江中医杂志1992; (5) : 209

忍杏升降汤

[药物]银花藤15克,杏仁、炙僵蚕各8克,净蝉蜕5克,生甘草3克。

[用法]2 岁以下每天1 剂,水煎分2 次服,3 岁以上每天1-2 剂,水煎2-4 小时服1 次。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感冒发热243 例,1-2 天热度退至正常者195例,3 天热退至正常者25 例,4 天热度退至正常者23 例。

[病例]钟×,男,5 岁。发热2 天,体温39°C,曾服APC 等药热稍退,尔后热势又张,前额胀痛,身热畏风,纳呆口臭,咽红且痛,苔中厚腻,脉浮数略滑。以此方加焦三仙各8克,2 剂,身热已退,再以疏理肺胃之法调治而愈。

[来源]程栽芝。浙江中医杂志,1990; (9) : 419

小儿退热散

[药物]连翘120克,黄芩、黄柏、山栀子、知母各80克,淡竹叶、薄荷、大黄、大青叶、浙贝母、炙甘草各60克。

[用法]上药研细为末备用。用时以白糖开水冲调服用。3 岁以下幼儿,先用开水冲泡药末,纱布滤去药渣后口服。4-7 岁每天服2 次,每次3克,4 岁以下每次服2克。

[疗效]此方治疗7 岁以下小儿风热感冒发热,有一定效果。

[病例]殷×,女,5 岁。发热4 天不退,体温39.4°C,伴有口于,咳嗽,小便发黄,食欲不佳,彻夜吵闹。因青霉素皮试有过敏反应,仅服1天退热药物,高热未退。以此方8 包,每天服2 次,每次3克,白糖调开水冲服,2 天后痊愈。

[来源]徐宏生。湖北中医杂志1990; (2) : 25

银石饮

[药物]金银花、石膏各30克,玄参20-30克,神曲15克,荆芥8克。伴大便秘结者加大黄3-5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2 次,共取药液150 毫升,3 岁以下每天服1 剂量,3-8 岁服1.5 剂量,8 岁以上服2 剂量。要求每天药量在当天晚上11 时以前服完。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高热175 例。服药后12 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者71 例,服药24 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者42 例,服药48 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52 例,服药3 天内体温降至正常10 例。

[病例]周××,男,7 个月。发热3 天,体温波动在38.5-39. 5 °C之间,伴烦躁口渴喜饮,纳呆,小便短黄,大便于结,舌红、苔黄,指纹红紫;咽部充血,咽壁滤泡增生。服此方1 剂,6 小时后微汗出,热退;再服1剂,诸症悉平。

[来源]李江。浙江中医杂志1990; (8) : 353

退热饮

[药物]石膏20-30克,麻黄3-5克,白僵蚕、蝉蜕、生甘草各3-6克,金银花15-20克,防风、荆芥各10克,杏仁6-9克。

[用法]每天1 剂,石膏研末先煎20 分钟,余药用冷水浸渍10-20分钟后再与石膏同煎,煮沸5 分钟,去渣稍凉服。3 岁以下少量多次分服,3岁以上分3-4 次服完,可用米汤或糖水送服。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发热54 例,显效38 例,有效15 例,无效1 例。

[来源]杜发斌,湖北中医杂志1988; (3) : 17

沙参黄连地龙散

[药物]川黄连、北沙参、干地龙各适量。

[用法]将上药分别烘于研末备用。高热合并惊风者按2: 1: 1 配制成散剂,服用量0. 38/kg 体重/次;高热合并肺炎喘嗽者按2: 1: 2 配制,用量按0.48/kg 体重/次,均为每天3 次,溶于温开水中饭前或发热时服。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高热25 例,治愈20 例,有效4 例,无效1 例。

[来源]唐祥政,陕西中医1988; (8) : 367

石板柴汤

[药物]生石膏 (先煎) 30克,板蓝根、大青叶各15-20克,柴胡、僵蚕各9克。

[用法]每天1 剂,水煎分3-4 次温服,每次口服量不宜少于20 毫升。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00 例,显效96 例,有效2 例,无效2例。

[来源]唐业忠,广西中医药1987; (3) : 15

复方清胃散

[药物]生大黄、甘草各30克,生石膏15克,滑石60克,朱砂7.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每天服2—3 次,半岁以下每次0.5克,半岁—1 岁每次1克,1—1.5 岁每次1.5克,1.5—2 岁每次2克,2—2.5 岁每次2.5克,2.5—3 岁每次3克,3 岁以上每次4.5克。温开水送服。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发热60 例,痊愈37 例,好转17 例,无效6 例,有效率90%。

[病例]陈×,女,2 岁。患儿2 天前出现发热 (体温38.8℃,伴烦躁,呕吐厌食,腹胀腹泻,唇干舌红,指纹紫。以此散18克,每天服3 次,每次2克,治疗3 天诸症均除。

[来源]陈来新,等。浙江中医杂志1990; (5) : 207

萸桅散

[药物]吴茱萸、山桅子各20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用食醋调成糊状,敷于涌泉穴。再用纱布包扎固定,每4 小时换药1 次,连用2—3 天。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发热疗效较佳。

[病例]陈×,女,5 岁。患儿口腔散在豆粒大溃疡,口唇结痂,不能进食,体温在38—39℃之 间,曾用抗生素及退热药,效果不佳。即以此方贴敷涌泉穴,用药2 次后,体温降至37.5℃,再用3 天治愈。

[来源]孙军。浙江中医杂志1992; (12) : 541

绿豆糊剂

[药物]生绿豆50克,鸡蛋1—2 个。

[用法]将绿豆研细,过80 目筛,再将鸡蛋打一小孔滤出蛋清,与绿豆粉调成稠糊状,做成直径3—5 厘米、厚0.5—0.8 厘米的圆形糊饼2 个,分摊于布块上敷两足心 (涌泉穴) ,外以绷带缠裹包扎,每天敷2 次,每次6—8 小时。共敷2 天。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高热,疗效较佳。

[病例]王×,男,f 岁半。发热3 天,体温在39.1—39.50 波动,精神萎靡,口渴喜饮,舌红、苔薄黄,指纹青紫。以此方外敷2 天,体温降至正常。

[来源]邵金阶。浙江中医杂志1989; (3) : 114

香龙散

[药物]鹰香0.3克,活地龙3—5 条 (白项者最佳,红项者亦可,紫项者不用) ,白糖10克,面粉少许。

[用法]将地龙洗净,合白糖一起捣烂,加面粉做成疑饼。赐香置于神阙穴 (肚脐) 内,再将药饼盖于脐上,用绷带或胶布固定。高热退下、惊厥停止后,再保留数小时才取下药饼。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高热惊厥效佳。

[病例]夏××,女,8 岁。因高热住院数天,经中西药、输液等无效,病情危重。刻诊: 高热,抽搐日发数次,昏迷,牙关紧闭,头项强直,角弓反张,目不转睛,口唇发钳,腹膨隆,脉洪数有力。以此方贴脐30 分钟惊厥除,又服紫雪丹1 支,配合凉血开窍中药内服,诸症除。后以疏风清热健胃之药善后。

[来源]李伯川.四川中医1983; (1) : 30

银芩石草汤

[药物]生石膏30克,白花蛇舌草15克,银花10克,黄芩6克。

[用法]上药煎汤,每次用50-150 毫升作高位保留灌肠,每天3 次。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高热86 例,痊愈67 例,好转14 例,无效5 例。

[病例]陈××,男,5 岁。患儿发热3 天,咳嗽流涕,呕吐痰涎,咽喉充血,饮食减少,大便干燥难解,昨夜抽搐1 次,舌红、苔薄腻微黄,脉数,体温39.8℃;血液检查: 白细胞13.6×109/L,中性0.80,淋巴0.20;X 线胸透肺纹理增粗。以上方加双钩藤10克,生石决明 (先煎120克,1 剂急煎250 毫升左右,冷后灌肠,每次60 毫升,每天3 次。次日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除。

[来源]陈建平.浙江中医杂志1990; (9) 419



 · 下页:小儿肺门淋巴结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