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心理修养 < 健康书籍 :当前位置 
怎样预防自杀
专题:心理疾病的防治 类别:健康百科丛书

近几十年来,社会心理学家极力关注着社会自杀现象。他们发现大约2/3的自杀成功者,并不是非自杀不可的,只是由于在自杀的前期和最后执行阶段没有得到应有的帮助,没有采取防范措施才产生了无法挽回的结局。也就是说,这是自杀者的亲朋无能、无力和漫不经心造成的恶果。许多被搭救了的自杀者,绝大部分都能很好地活下去,同时也对自己鲁莽的行为迫恨不已。自杀的预防可分前期预防和执行期的应急保护两方面。

1.自杀的前期预防。据统计,有自杀意念的人,在儿童时期往往有一个不幸福的家庭环境,大多是缺少父母之爱或有严重的家庭裂痕。家庭中充满了怨恨和不满的气氛。父母与子女缺少爱的交流,经常出现的对子女的虐待和其它残暴行为,培养了孩子的懦弱无能,又使之暗暗学到了残暴行为。成年之后,懦弱使他不能适应困难,又不敢施暴于人,结果只能用学来的残暴方式对待自己。故预防自杀,首先要避免这种早期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坚强、稳定的性格。

注意危险信号。企图自杀的人,在前期的行为、言谈、情绪和生活背景方面都有一些特征,若一个人具有下述的2 个以上特征,就应该引起家属和亲朋的警惕,以防发生不测事件。

①情绪突然或长期抑郁,沉默寡言,拒绝言谈、交往;

②以前有过自杀念头或自杀举动;

③酗酒过度,并且多为一个人喝闷酒,酒量反常;

④性格不开朗者,遇到重大挫折,一时无法摆脱;

⑤家族、亲友或近邻中有自杀史,可能产生模仿行为;

⑥向人谈论过自杀的想法或自杀的方法,往往被人认为是说说而已,未加注意;

⑦长期无原因的失眠;

⑧流露出罪恶感和缺陷感,如说“我不配做人”,“我死也对不起他”等等;

⑨身患严重疾病或不治之症,又缺乏正确、乐观的认识和周围人的关心体贴;

⑩有生物性的危机,如青春期、怀孕、分娩、更年期等。

如果一个人同时出现性格、情绪、行为和环境等多方面的“信号”,其自杀的危险性极大。尽管只出现一二个特征也不能掉以轻心。逢到这种情况,可采取三项措施: 一是与之结伴生活,避免其独来独行、个人独居;第二,情感引导,找他最能信得过或较亲近、有感情关系的人伴他谈心、居住;第三,启发他发泄,让他当着人面把委屈、悔恨、内疚、愤怒尽情地诉说出来,以减少内心压力。

2.自杀的应急保护。自杀者有三种意识、意志状态。一是意识朦胧者,由于心情过于悲伤抑郁,大脑皮层兴奋扩散,激情掩盖了理智,不考虑自杀的后果,只求一死以逃避眼前的困境。这种人理智一旦清醒即对自杀感到后悔。另一种清醒自杀者,原来并不想真正自杀,只是以自杀作为要挟的手段,往往由于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原因而服少量毒物自杀。对这种情况不能轻易戳穿其目的,防止其恼羞成怒导致真正自杀。最危险的是意志顽强的自杀者,约占自杀者的4%左右。这种人自杀的动机多是由于对环境的强烈不满,受到了巨大的挫折,曾尽一切努力去抵制,但以后又觉得势单力薄,不得不以自杀来战胜它。这类自杀者文化层次较高,不大容易接受劝导,事后也不后悔。一次不成会再次自杀。他们不仅决心坚定,自杀的手段也比较残忍。

自杀者的临场心境特点是极为复杂的,防卫有较大的困难。但绝大部分人在自杀前的刹那间常有生死抉择的最后犹豫,不管意志清醒或朦胧的自杀者都有,只是程度不同。生的欲望总促使他们能为生存找到“一线希望”。所以世界工业国家的城市里相继建立了自杀预防中心,为自杀者24 小时提供热情电话帮助。我国的广州也开始提供这种自杀预防服务。据悉,各种自杀预防中心每年使全世界数十万将要自杀的人解除了苦难。这种“热线电话”的号码像火警报匪电话一样为民众熟悉,中心一接到自杀者的“通牒”电话,立即与对方保持接触,询问对方的环境、处境并简捷地测量出对方的自杀行为的强度。预防中心的人,在电话中,应用心理诱导法,劝导对方选择多种形式解决问题,说服对方考虑一下没办法的事或感情牵连的人与事,以争取教援的时间。在可能的条件下,立即派出专职人员赴现场与其对话,提供服务。

自杀者,一般会否认或自责自杀行动前的求援行为。当“自杀预防中心”的人员来到他身边的时候,一般其在外部情绪上不表示欢迎,甚至说刚才打电话是愚昧举动。救援人员不应理会,应尽快与自杀者建立感情和语言联系,启发对方表达个人的自杀动机。如果对方缄口不语,则有再次自杀的可能。只要对方愿意对话,说明求死冲动已经缓解。接下去的工作,是发动社会、亲属、朋友对企图自杀者做工作,与其保持密切的接触,让他知道他有一条“生命线”就在身边,一旦需要,大家都能立即向他提供帮助。



 · 下页:怎样在得了慢性病时注意心理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