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心理修养 < 健康书籍 :当前位置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怎样预防自杀
专题:心理疾病的防治 类别:健康百科丛书 ( 字号:   )

近几十年来,社会心理学家极力关注着社会自杀现象。他们发现大约2/3的自杀成功者,并不是非自杀不可的,只是由于在自杀的前期和最后执行阶段没有得到应有的帮助,没有采取防范措施才产生了无法挽回的结局。也就是说,这是自杀者的亲朋无能、无力和漫不经心造成的恶果。许多被搭救了的自杀者,绝大部分都能很好地活下去,同时也对自己鲁莽的行为迫恨不已。自杀的预防可分前期预防和执行期的应急保护两方面。

1.自杀的前期预防。据统计,有自杀意念的人,在儿童时期往往有一个不幸福的家庭环境,大多是缺少父母之爱或有严重的家庭裂痕。家庭中充满了怨恨和不满的气氛。父母与子女缺少爱的交流,经常出现的对子女的虐待和其它残暴行为,培养了孩子的懦弱无能,又使之暗暗学到了残暴行为。成年之后,懦弱使他不能适应困难,又不敢施暴于人,结果只能用学来的残暴方式对待自己。故预防自杀,首先要避免这种早期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坚强、稳定的性格。

注意危险信号。企图自杀的人,在前期的行为、言谈、情绪和生活背景方面都有一些特征,若一个人具有下述的2 个以上特征,就应该引起家属和亲朋的警惕,以防发生不测事件。

①情绪突然或长期抑郁,沉默寡言,拒绝言谈、交往;

②以前有过自杀念头或自杀举动;

③酗酒过度,并且多为一个人喝闷酒,酒量反常;

④性格不开朗者,遇到重大挫折,一时无法摆脱;

⑤家族、亲友或近邻中有自杀史,可能产生模仿行为;

⑥向人谈论过自杀的想法或自杀的方法,往往被人认为是说说而已,未加注意;

⑦长期无原因的失眠;

⑧流露出罪恶感和缺陷感,如说“我不配做人”,“我死也对不起他”等等;

⑨身患严重疾病或不治之症,又缺乏正确、乐观的认识和周围人的关心体贴;

⑩有生物性的危机,如青春期、怀孕、分娩、更年期等。

如果一个人同时出现性格、情绪、行为和环境等多方面的“信号”,其自杀的危险性极大。尽管只出现一二个特征也不能掉以轻心。逢到这种情况,可采取三项措施: 一是与之结伴生活,避免其独来独行、个人独居;第二,情感引导,找他最能信得过或较亲近、有感情关系的人伴他谈心、居住;第三,启发他发泄,让他当着人面把委屈、悔恨、内疚、愤怒尽情地诉说出来,以减少内心压力。

2.自杀的应急保护。自杀者有三种意识、意志状态。一是意识朦胧者,由于心情过于悲伤抑郁,大脑皮层兴奋扩散,激情掩盖了理智,不考虑自杀的后果,只求一死以逃避眼前的困境。这种人理智一旦清醒即对自杀感到后悔。另一种清醒自杀者,原来并不想真正自杀,只是以自杀作为要挟的手段,往往由于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原因而服少量毒物自杀。对这种情况不能轻易戳穿其目的,防止其恼羞成怒导致真正自杀。最危险的是意志顽强的自杀者,约占自杀者的4%左右。这种人自杀的动机多是由于对环境的强烈不满,受到了巨大的挫折,曾尽一切努力去抵制,但以后又觉得势单力薄,不得不以自杀来战胜它。这类自杀者文化层次较高,不大容易接受劝导,事后也不后悔。一次不成会再次自杀。他们不仅决心坚定,自杀的手段也比较残忍。

自杀者的临场心境特点是极为复杂的,防卫有较大的困难。但绝大部分人在自杀前的刹那间常有生死抉择的最后犹豫,不管意志清醒或朦胧的自杀者都有,只是程度不同。生的欲望总促使他们能为生存找到“一线希望”。所以世界工业国家的城市里相继建立了自杀预防中心,为自杀者24 小时提供热情电话帮助。我国的广州也开始提供这种自杀预防服务。据悉,各种自杀预防中心每年使全世界数十万将要自杀的人解除了苦难。这种“热线电话”的号码像火警报匪电话一样为民众熟悉,中心一接到自杀者的“通牒”电话,立即与对方保持接触,询问对方的环境、处境并简捷地测量出对方的自杀行为的强度。预防中心的人,在电话中,应用心理诱导法,劝导对方选择多种形式解决问题,说服对方考虑一下没办法的事或感情牵连的人与事,以争取教援的时间。在可能的条件下,立即派出专职人员赴现场与其对话,提供服务。

自杀者,一般会否认或自责自杀行动前的求援行为。当“自杀预防中心”的人员来到他身边的时候,一般其在外部情绪上不表示欢迎,甚至说刚才打电话是愚昧举动。救援人员不应理会,应尽快与自杀者建立感情和语言联系,启发对方表达个人的自杀动机。如果对方缄口不语,则有再次自杀的可能。只要对方愿意对话,说明求死冲动已经缓解。接下去的工作,是发动社会、亲属、朋友对企图自杀者做工作,与其保持密切的接触,让他知道他有一条“生命线”就在身边,一旦需要,大家都能立即向他提供帮助。



 · 下页:怎样在得了慢性病时注意心理保健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