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生自身来说,培养独立性格,应注意克服哪些心理障碍呢?
一是依赖感。长期生活在被人照顾、受人支配的环境中,慢慢就形成了习惯于依附、安于依附的心理状态。破除这种依附感的办法是离开滋生依附性的那一块“温暖的土壤”。老呆在父母身边,或者安享亲人、朋友、师长的惠顾,满足于他们为你提供的优越生活和工作环境,无疑等于日日生活在母鸡翅膀底下,这一切犹如层层罗网,使你难以走自己的路。只有投身干活跃而复杂的社会,你才能感受到压力,产生独立愿望,找到自立的途径。古今中外的伟人,大多都有意识地创造条件来培养自己的独立性格。毛泽东自少年时代起就善于独立思考,在家中,他不满父亲的专制,从不愿受约束,有过很多“忤逆不孝”的抗争。16 岁时,父亲让他当学徒,他反对,执拗地就读于一所新式学校。这是他脱离束缚身心的家庭和闭塞的山村,投身到一个广阔世界的开始。
二是低能感。缺乏独立性的人往往比较自卑,这种自卑感主要来源于自认能力不强,自愧不如别人,因而遇事不敢作出独立的判断,或者不敢坚持自己的观点,轻附众议。具体分析起来,低能感的产生可以有两种情况: 一是“假性低能”感。自小遵从惯了别人,很少独立地完成一件事,结果,能力得不到发挥和暴露,自然就以为不如别人了。消除这种低能感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尝试着独立地干每件事,在实践过程中,增强自信心。第二种情况是确实缺乏独立的能力,做事总是失败,于是转而退缩,事事都依赖别人了。其实,独立的能力是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如生活自理能力、谋生本领、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是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渐形成的。美国著名企业家李·艾科嘉10 岁时就和小伙伴一起推着红色小手推车,在超级市场门前为购物的顾客送货回家,挣得零花钱。过了几年,他又用周末时间为一家水果店干零活,从早晨天不亮起就去批发市场取货,一天要干16 个小时。15 岁时,他边读书边在父亲朋友的一个汽车代理行干活,结果他爱上了这一行,一头钻进汽车零售业务的奇妙世界中。他在这种自小开始的独立生活实践中培养了独立的性格,也习得了经营的知识和能力,为他后来成为汽车工业的巨头打下基础。
培养独立性格并不难,关键是要勇于打破传统观念,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生活的挑战。
· 下页:孕妇怎样进行心理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