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心理修养 < 健康书籍 :当前位置 
怎样克服书呆子气
专题:心理保健法 类别:健康百科丛书

书呆子气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现象,通常也称为书生气或夫子气,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读书人身上,主要有如下特征:

1.处世不精明,不善于适应环境,不善交际,不懂人情世故。呆板木讷,说话作事多不合时宜,令人好气又好笑。常不知不觉就得罪人。

2.性格多半内向、孤僻,不好动,不合群。兴趣少但专注,注意力常集中一点而不能灵活转移,对所感兴趣的事常沉醉痴迷,对兴趣以外的事漠不关心。终日晕头晕脑,稀里糊涂,丢三落四。健忘,常常忘记自己要作什么,或四处找手里拿着的东西。

3.看问题偏激,易走极端。有时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时又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事情要么主观武断,要么优柔寡断。喜欢沉思、幻想,有时又易冲动。有时多心多疑、神经过敏,有时反应迟钝。思想行为古板,不合潮流。

4.缺少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不会见机行事,随机应变。处理事情常出漏洞,遇上麻烦多采取退避态度。常自命清高,与世无争,又自以为是,固执己见。有夸大性自卑心理。喜欢引经据典,咬文嚼字。

5.生活散漫拖拉随便,无条理,不善计划安排。不拘小节,不修边幅,常显得窝窝囊囊、缺少派头。但也有的恰恰相反,生活细节特别讲究、非常拘谨,严肃,不苟言笑,一本正经。

书呆子气是怎样形成的呢?有书呆子气的人几乎都是书呆子,都与读书有关系。就是说,书呆子不是先天智力低下,不是神经系统发生了毛病。相反,他们的智商通常都较高,而且某些方面的知识比一般人要多,只是因为他们终日把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活动范围局限于书本上,不与人打交道,不问世事,远离复杂的社会生活,脱离社会实际,所以认识能力、思维能力便会形成一种刻板的固定的模式,一旦离开书本,面对复杂纷坛的大千世界就一筹莫展,给人留下一个迂腐的形象。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正常发展,除了必要的书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社会生活经验,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长期独处,人的心理就得不到完善发展,就难以应付社会生活。我们常可以在书呆子身上看到这样两种现象: 有的少年老成,小小年纪就一副老先生的样子。有人认为就是成熟的表现,实际上这是心理发展不完善、有缺陷的表现。有的人老大不小,说话行事却显得很幼稚,带着重稚的天真,令人发笑,这也是心理发展不完善的表现。

不少人有书呆子气自己并不知道,只是常感到自己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虽然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少困难,但并不在意。甚至有的人把书呆子气看作是清高,是读书人的修养,因而瞧不起那些精明人,把精明等同于圆滑、狡猾、虚伪。有的人一身书呆子气,又不愿意承认,便利用这种消极的自我防卫心理机制,自我辩护,自我安慰,这是不利于克服书呆子气的。有的人一旦发觉周围的人都将他看作书呆子,便感到很自卑、丧气,夸大自身书呆子气的严重性和书呆子气对心理发展和个人事业前途的危害性,这就更影响自己克服书呆子气的信心,加重书呆子气。实际上,人们对书呆子的评价一般都是很宽容的,一般人都认为: 书呆子有知识,因为一心做高深的学问,所以才不懂人情事故;书呆子多是清高雅静的道德君子,没有那种庸俗的市侩气,非市井小人可比;书呆子多半诚实、憨厚,不虚伪,不做作,不搞阴谋诡计,不背地里整人;埋头做学问,不问俗事,不争名夺利。所以如果你发觉自己是个书呆子,不要背上思想包袱、把它看成“不治之症”。当然,书呆子气毕竟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现象,如果认为书呆子气是文人的一种优良气质,应加以保留或发展,则只能强化这种不正常的心理。书呆子气一经形成就不那么容易改变,因为它已成为人的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并非完全不可改变。怎么改变?从何入手?让我们听听心理学家的劝告吧:

1.解除消极的自我防卫机制。自我防卫机制是人为了保护心理免受创伤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心理功能,但它可起消极作用。一个人为了掩饰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明显不合理的行为或不能达到个人追求目标时,往往在自己身上或周围环境中找一些理由来为自己辩护,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正当合理的。如把自己无能、不善为人处世说成是清高、不愿与俗人同流合污;明知自己一身书呆子气。硬说这是文人的特征,是道德高尚的表现,竭力低毁精明人,以难得糊涂为自己开脱。这种自我防卫可以起到维护心理平衡的作用。但从心理学的认识失调理论看,人们只有在体验着心理失谐的紧张痛苦时,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达到新的心理平衡。如要想改掉书呆子气,必须充分认识到书呆子气的弊病,为克服它提供充分的理由,以造成心理和谐。所以首先应解除消极的自我防卫机制,尽量不为自己的书呆子气辩护。

2.强迫自己进行人际交往。形成书呆子气的根本原因是埋头书本,不喜欢与人交往,缺少社会经验。又因为缺少社会经验,不能应付复杂的社会生活,便采取退缩回避的策略,不与人打交道。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必须强迫自己进行交际。多参加集体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兴趣,培养活动兴趣,培养对客观事物的好奇心。通过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通过实践,了解人情世故,掌握处世艺术。应象规定自己每天的学习任务一样,规定自己每天的交往任务。同时,要正确估计自己的交际能力,估计过高易受挫折,估计过低,会使自己失掉交往的信心,都会影响自己的交往活动。



 · 下页:怎样克服羞怯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