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心理修养 < 健康书籍 :当前位置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怎样看待应试的焦虑
专题:心理保健法 类别:健康百科丛书 ( 字号:   )

焦虑是一种心理上的紧张度。焦虑的存在,意味着学生对学习的自律性和责任心。所以,不少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必要一般地反对焦虑。焦虑程度太低,会造成对学习过分松弛,无所用心。甚至在与人相处方面,也会带来问题,即: 倾向于自我中心,不大顾及旁人的感情,造成人际关系上的困难。这样,心理学对焦虑的看法就与人们通常的看法有所不同,它不是不加区别地把焦虑统统视为坏东西。但也不要引起误会,以为心理学家主张使每个学生保持过度的焦虑,不是的,过度的焦虑所带来的问题,决不比焦虑严重不足所带来的问题轻微一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对不同的学生,在焦虑程度方面应有不同的要求,对焦虑程度过于短缺的人,要提高其焦虑程度;对焦虑程度过于严重的人,要降低其焦虑程度;通过这种升降调节,使每个学生的焦虑保持在正常的水平上。这种焦虑水平的升降调节,体现在学生身上,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心理自控能力,谁在这方面是强者,谁将在学习上获得成功。

由于要应试而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这在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涯中都是经历过的。我们可以把应试焦虑区分为考前的焦虑、现场应试的焦虑和平时学习中的焦虑三种情况。考前出现焦虑,与平时学习中出现的焦虑没有多少差别。从教育心理还的角度看来,这并不是不正常的现象。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尊心,当他们体验到或者预感到由于学习情况不佳而有损于个人自尊心时,焦虑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问题是焦虑只能适度不能过度。焦虑过弱或过强,都会使学习效率变得很差,甚至等于零。高度的焦虑与过度的焦虑不一定是一回事。这方面的个别差异是很大的,对有些学生来说,一般人可以承受的中等程度的焦虑,在他们身上就是过度的焦虑;对另一些学生来说,一般人难以承受的高度焦虑,在他们身上却显得平常。高度的焦虑 (如果不是过度的话) 对学习能力很强的人来说,可能有促进作用。但对学习能力一般的人来说,就不一定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学习 (包括迎考复习) 中遇到非常生疏的或需要灵活处理的课题时,高度焦虑对能力一般的人会有压抑作用,不利于课题的解决。所以,对于一般人来说,不论是在日常学习中,还是在迎考复习中,把焦虑控制在中等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应考青年之所以会越临近考期越焦虑,可能有两个重要原因: 一是过分夸大了考试成绩与前途的关系,产生了不堪忍受的心理压力;二是担心再次受挫会被人瞧不起。如果带着这种心理进入考场,再加上遇到生疏的、灵活的试题,就会形成对个人自尊心的严重威胁,以致出现过于严重的应试焦虑。这样的焦虑对于应试没有任何好处,它只能导致脑细胞联结系统机能紊乱,记忆受阻,思维僵滞,使考试无法正常进行。万一出现这种情况,可闭目休息,不思不想;或进行深呼吸,强行调整心率,促使血液循环和肾上腺素分泌恢复正常,从而使情绪趋于稳定。当然,这已属于应急措施,最好的办法还是从提高认识入手,避免考试过程中发生过度焦虑和怯场,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得以正常发挥。

考试的结果,总是存在着两种可能: 录取或不录取。因此,产生未考先担心和考后常担心两种焦虑都是可以理解的。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有再次落榜的心理准备。固然,连续落榜可能会招致周围人们的议论,但只我们相信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考分的高低,相信自己仍不乏求知热情,相信自己依然具备汲取新信息的基本能力,那末就可以对世俗偏见不予理会,坦然地选择其他学习道路。这样做,同样可以把自己造就成为现代化的有用之才。所以,即使再次落榜,也不必过于焦虑和悲观失望。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同样的现实,作用于不同的人,反映的结果可以大相径庭。同样面对落榜的现实,有的人虽感失望但很快便振作起来,有的人却从此一蹶不振。这就表明,人决不是一律消极被动地接受现实的影响的。主观状态积极,可以削弱以致抵消现实的消极影响;主观状态消极,可以加深现实的消极影响。希望这番道理有助于中学生控制好自己的焦虑。

那末,如果青年朋友们在考试之后产生了严重的焦虑,又该怎么办呢?他们应该注意以下这几点:

第一,不要使正常焦虑转化为神经过敏性的焦虑。神经过敏性的焦虑就是对挫折的原因不作具体分析,对威胁自尊心的预感 (不论这种威胁是实在的还是虚构的) 产生过度的担忧反应。如果由于经常出现这种焦虑,构成了人格特征的一部分,要想改变就比较费力了。但是,要避免这种消极性质的转化,也不是办不到的,关键在于对考试挫折采取分析的态度,既从中看到不足,也从中看到希望。

第二,不要因为遇到挫折,心中焦虑,就不加控制,恣意向他人发泄,甚至产生攻击行为。忽视了这一点,轻则影响人际之间的心理相容,重则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落了榜的同学对此应有所警惕。

第三,变正常的焦虑为求索的勇气。我们祖国的四化事业中,还有许多未被我们认识的领域。这些领域可以在高等学府、科研机关里探索,也可以在其他地方探索;可以集中时间探索,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探索。尽管求索的道路不是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在这条路上可能遇到世俗偏见织成的荆棘、闲言碎语构筑的陷阱,但这一切都是阻挡不住坚强的求索者的步伐的。



 · 下页:怎样克服感情用事的毛病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