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是指形成活的原生质以及动植物的组织时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元素。它参与人体蛋白状、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和无机盐等的代谢,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息息相关。现已公认有14 种元素(铁、碘、锌、钾、铜、铬、锰、钼、氟、钴、硒、磷、锡、钒) 与人体健康有重要关系。如机体缺铁可致贫血,缺碘可致甲状腺肿大,缺硒、钼易患癌症,缺铜易患心血管病,缺铬可引起糖尿病等等。
人体获取微量元素的途径主要靠食物和水供给。正常人只要膳食搭配合理,一般不至于缺乏。造成人体缺乏微量元素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人体在某个时期的需要量增加,如孕期、哺乳期;2、疾病感染;3、长期服某种药物;4、机体衰老;5、某地区土壤中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当人体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时,首先应找出缺乏的原因,然后合理补充,因为微量元素摄入过多或过少或不平衡时,均可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特别是儿童对不合理摄入十分敏感。如钙和磷的摄入量以一比一为最好,钙磷比值低则影响钙的吸收和代谢;过量的锌会干扰铜的代谢,当锌铜比值高于1.4: 1 时,可引起胆固醇代谢紊乱,因而微量元素的补充并不是“多多益善”。
例如,长期服用利尿剂、四环素类药物可引起机体钾、镁、钙、锌损失,而一旦停止服药,机体则可恢复。
又如小儿缺钙可致软骨病,老人缺钙易患骨折病,但盲目补钙是不科学的。因为钙在体内需形成磷酸盐方能吸收,此过程必须有维生素D (Vd) 参加,而Vd 数量取决于表皮活性。皮肤需要太阳紫外线照射才能产生Vd。所以缺钙的儿童、老人,除及时补充钙外,还应注意补充Vd 和多晒太阳。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是得不偿失。
近年还有不少家长听说孩子厌食是缺锌造成,贫血是缺铁引起,就大量购买一些含锌、含铁的强化食品给孩子食用,等等。所有这些既不科学明智,又容易影响儿童健康,甚至导致疾病。
目前,我国规定食品中允许可强化的微量元素有锌、铁、碘三种。其实,各种微量元素普遍存在于谷、肉、果、菜中,只要不挑食、偏食、节食,并适当提高动物性蛋白的比例,人就可以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微量元素。因此,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微量元素缺乏症,正确的途径应该是平衡膳食,样样都吃,不要滥用含微量元素的药物或食品。(邱世犹)
· 下页: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