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健康之道 < 健康书籍 :当前位置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入秋谨防秋燥症
专题:四季养生 类别:健康百科丛书 ( 字号:   )

我国大部分地区现已入秋季。此时,天气渐凉,气候干燥。人们在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各组织均感水分不足,如受风凉,易引起头痛、流泪、咽干、鼻塞、咳嗽、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症”。老年人因主要脏器“老化”,生理功能减退,对秋令气候的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变差,更易伤其燥。因此,应特别注意预防“秋燥症”。

一、生活规律,起居有常。秋季,天气转凉,风声劲急,地气清肃。因此,人们的生活应有规律,做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以保精力,使意志安逸宁静,神气收敛,避免肺气受燥邪的损害,从而保持肺的清肃功能。

二、适应秋冻、适时增衣。俗语说,“一场秋雨一场凉”。秋季气候变比较大,健康人不可顿增厚衣,应以轻装薄素为宜,适当受些寒凉,以增强机体的耐寒能力。故在我国民间素有“春捂秋冻”的说法。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此时易旧病复发或增患新病,宜逐渐增衣,切不可顿增顿减,以防寒气侵袭,诱发疾病。

三、调养饮食,“清润”为宜。秋季易伤津液。因此,人们的饮食以“清润”、平补为主,适当多饮些开水、淡茶、豆浆、牛奶等饮料,还应多吃些萝卜、番茄、豆腐、银耳、梨、柿子、香蕉等,这些食物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之功效。要戒烟、酒以及辣椒等燥热之品。暮秋时节,人们的精气开始封藏,进食滋补食品较易被机体消化、吸收和藏纳,有利于改善脏器的功能,增强人体素质。对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更有健身、祛病、延年之功效。这时可适当多吃些鸡、鸭、牛肉、猪肝、鱼虾以及莲子、大枣等。唐代医学家孙思逸在《千金翼方》中说: “秋冬间,暖里腹。”因此,秋季在饮食上还应注意暖腹,禁忌生冷。

四、勤习吐纳,防燥保健。中医素有“肾液为唾”之说,认为唾液的盈亏与肾的盛衰息息相关。因此,勤习吐纳对肾、肺、目均具有较好的保健功效。特别是老年人每日清晨洗漱完毕,干静室闭目静坐片刻,可接着做漱泉术。即先叩齿36 下,然后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中唾液满,漱练数遍,分三口咽下,并用意送至丹田,再缓缓将气从口中呼出,呼气时口唇微张,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6 次,稍停片刻,两手握拳,轻轻打击背部,左右各做3次。

实践证明,若按此法早晚各做一次,对预防秋燥大有裨益。(胡存田)



 · 下页:谈谈“秋冬养阴”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