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一些心、脑血管疾患、癫痫、呼吸暂停综合症等,均易于夜眠中发生,国内外医学家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
心肌梗塞及血栓性脑猝中易于黎明前形成,日本神奈川县立癌症中心心血管科筑山久一郎研究认为: 此时血压易升高,心率增加与血浆儿茶酚胺增加有关;美国医学家也著文认为: 黎明前血浆皮状醇浓度上升,而冠脉血流速度减低,血液粘稠度和血小板凝集力增加,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减少。
癫痫病多易于夜间发作,这是由于癫痫病人的大脑皮层中有一部分“停滞性病理兴奋灶”。白昼,大脑皮层处于紧张活动状态,其中的“停滞性病理兴奋灶”受到抑制,不容易兴奋起来;夜间,环境安静,大脑皮层的绝大部分处于抑制休息状态。这部分“停滞性病理兴奋灶”可不受干扰地兴奋起来,并向周围扩散,当肢体抽搐、口吐白沫误入气管常诱发“窒息性猝死”。一些婴幼儿由于身体内缺少一些酶,常于夜眠中发生脑缺氧——呼吸困难——紫绀——猝死。
夜眠中在通常状态下一小时有3—4 次呼吸暂停为正常现象,不致引发危险。有打鼾睡眠习惯者,一小时可呼吸暂停十几次,称为“阻塞性呼吸暂停”,往往因肺的呼气及换气功能不全或口涎误入气管而窒息猝死。
一些平素无病容病貌的青年小伙或壮年人,有时也突然于夜眠中猝死。在泰国就曾发生劳工7 年间先后有200 多人于夜眠中猝死的惊人现象,这是为什么呢?《亚洲医学新闻》披露的死者尸检病理学报告认为: 64%死者有中度——重度肺泡内出血、心脏扩大、肺水肿、内脏出血、心室纤颤、胃扩张;显微镜检查证明: 40%为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这与暴饮暴食、嗜烟、酗酒、饮食不节有关。
科学家研究还指出: 夜间多发病并易猝死是由于夜间人体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少而环磷酸腺苷分泌较多——机体防御功能低下,故夜晚多感疲惫无力;白昼人体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环磷酸腺苷分泌多,所以人们白昼显得精力旺盛,对疾病防御力也强。
中医古籍亦有“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的记述。
发生在泰国的青年夜间猝死症,也发生于一些以稻米为主食习惯的越南、老挝、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学者研究认为,稻米中维生素B1 含量极微,长期单一食用稻米主食可引起人体糖代谢障碍。VB1 直接参与消化及神经系统功能。糖代谢障碍引起心功能不全,心肌无力,神经传导受影响又引起胃肠蠕动缓慢,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吸收障碍造成营养不良,又加之劳工的劳动强度大,机体过于疲劳——酿成猝死。
夜眠中易发生猝死也提示人们做好防护工作: 老年人及婴幼儿不宜独居、独眠。患有癫痫病者及睡眠打鼾者,均应有同居者,并警惕夜眠发病酿成猝死,打鼾者的枕头不宜超过15—20 厘米的高度,并应侧卧入睡。为避免平卧睡着,美国医生认为: 在其背心或睡衣背面缝制个乒乓球或滚球,当夜眠平卧后感到不适,可防口液误入气管发生窒息。
长期习惯以稻米为主食者,不妨平时搭配些玉米面、红小豆等杂粮及鲜蔬和水果,以弥补VB1 成分的不足。(袁克俭)
· 下页:阴雨天关节痛的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