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是人类几亿年不断进化的结果,是口腔中的主要器官之一。舌是由很多横纹肌组成的肌性器官,外表有特殊的粘膜,而舌粘膜是组成舌苔的重要部分。具有搅拌和吞咽食物、辨别滋味、辅助发音的功能。舌更是中医诊治疾病的重要依据。
舌能搅拌和吞咽食物。因为舌横纹肌纤维沿着各个方向犬牙交错地排列,故三寸之舌得以灵活自如地搅拌和吞咽食物。
舌面覆盖着无数个舌乳头,它是由含腺体和淋巴组织的粘膜所形成的乳头隆起,内含味蕾,而味蕾能将酸、甜、苦、咸的味感刺激传递给味觉神经,输入大脑的味觉中枢,从而产生相应的味觉。舌的不同区域对酸、甜、苦、咸感觉不一,舌侧和舌中对酸味反应最为灵敏;舌尖对甜味反应最迅速;舌根对苦味反应最为敏捷;舌缘对咸味反应最为准确。不过,人患病时反应就不灵敏了。
舌诊是祖国医学诊治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医有“舌乃心之苗,舌为胃之镜,舌为脾之外候”之说,认为,心肝脾胃肾的经脉皆通于舌,即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两侧属肝胆;舌根属肾。这些部位的变化,可以反应这些脏腑的病变。故区区三寸之舌可视为五脏六腑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了解身体正气的虚实,辨别疾病的性质。现代医学也认为,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极其丰富,其粘膜上皮薄而透明,故身体的一般变化,均可在舌上迅速反应出来。
舌诊的主要内容包括观察舌状和舌苔,舌状反应脏腑虚实,舌苔反应病邪深浅,二者是相互联系的。正常人的舌质淡红。柔和润泽,转动灵活,舌苔薄白,于湿适度。若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心火亢盛,则舌赤肿痛或口舌生疮;心血瘀阻,则舌质紫暗;痰迷心窍,则舌不语;心脾热盛,则吐舌弄舌。肝硬化患者呈青紫色舌,高热病人多见红草莓舌;烟酸缺乏可见牛肉样舌等等。
当然,舌诊时还要辨别假相,因正常舌象也常因季节、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如春季潮湿多雨,舌苔薄白稍润: 夏季天热多汗,舌苔常稍厚或薄白带黄;秋季干燥多风,舌苔常薄白稍干。再有,吃太热或带刺激性的食物后舌质变红;鼻塞可使舌面干燥;饮水后舌苔可变湿润;刷牙刮舌或饮食摩擦可使舌苔变薄;饮豆浆或牛奶后舌苔可染白;服用黄连素、核黄素舌苔可染黄;服某些中药舌苔可变褐;吃橄榄、乌梅后舌苔可染黑等。(敏方)
· 下页:舌象上的赤橙黄黑青蓝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