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健康之道 < 健康书籍 :当前位置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三寸之舌不可小视
来源: 类别:健康百科丛书 ( 字号:   )

舌是人类几亿年不断进化的结果,是口腔中的主要器官之一。舌是由很多横纹肌组成的肌性器官,外表有特殊的粘膜,而舌粘膜是组成舌苔的重要部分。具有搅拌和吞咽食物、辨别滋味、辅助发音的功能。舌更是中医诊治疾病的重要依据。

舌能搅拌和吞咽食物。因为舌横纹肌纤维沿着各个方向犬牙交错地排列,故三寸之舌得以灵活自如地搅拌和吞咽食物。

舌面覆盖着无数个舌乳头,它是由含腺体和淋巴组织的粘膜所形成的乳头隆起,内含味蕾,而味蕾能将酸、甜、苦、咸的味感刺激传递给味觉神经,输入大脑的味觉中枢,从而产生相应的味觉。舌的不同区域对酸、甜、苦、咸感觉不一,舌侧和舌中对酸味反应最为灵敏;舌尖对甜味反应最迅速;舌根对苦味反应最为敏捷;舌缘对咸味反应最为准确。不过,人患病时反应就不灵敏了。

舌诊是祖国医学诊治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医有“舌乃心之苗,舌为胃之镜,舌为脾之外候”之说,认为,心肝脾胃肾的经脉皆通于舌,即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两侧属肝胆;舌根属肾。这些部位的变化,可以反应这些脏腑的病变。故区区三寸之舌可视为五脏六腑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了解身体正气的虚实,辨别疾病的性质。现代医学也认为,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极其丰富,其粘膜上皮薄而透明,故身体的一般变化,均可在舌上迅速反应出来。

舌诊的主要内容包括观察舌状和舌苔,舌状反应脏腑虚实,舌苔反应病邪深浅,二者是相互联系的。正常人的舌质淡红。柔和润泽,转动灵活,舌苔薄白,于湿适度。若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心火亢盛,则舌赤肿痛或口舌生疮;心血瘀阻,则舌质紫暗;痰迷心窍,则舌不语;心脾热盛,则吐舌弄舌。肝硬化患者呈青紫色舌,高热病人多见红草莓舌;烟酸缺乏可见牛肉样舌等等。

当然,舌诊时还要辨别假相,因正常舌象也常因季节、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如春季潮湿多雨,舌苔薄白稍润: 夏季天热多汗,舌苔常稍厚或薄白带黄;秋季干燥多风,舌苔常薄白稍干。再有,吃太热或带刺激性的食物后舌质变红;鼻塞可使舌面干燥;饮水后舌苔可变湿润;刷牙刮舌或饮食摩擦可使舌苔变薄;饮豆浆或牛奶后舌苔可染白;服用黄连素、核黄素舌苔可染黄;服某些中药舌苔可变褐;吃橄榄、乌梅后舌苔可染黑等。(敏方)



 · 下页:舌象上的赤橙黄黑青蓝紫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