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健康之道 < 健康书籍 :当前位置 
推拿治疗婴幼儿夜啼
专题:幼儿防病知识 类别:健康百科丛书

有的孩子常常在夜间啼哭不眠,甚至通宵达旦,可一到白天却又变得正常很少啼哭。其实这是一种病态,医学上称其为“夜啼”,即民间俗称的“夜哭郎”。“夜啼”多见于半岁以内的婴幼儿。

中医认为小儿夜啼多以惊吓、食积为主要发病原因。

小儿白天受了惊吓,如白天看见异常的事物,听见奇怪或刺耳的声音而心神不宁,以致入夜常常在梦中惊哭、惊啼不寐。

小儿乳食不节,脾胃运化不利,导致小儿乳食积滞是夜啼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孩子患了夜啼以后,家长大都很着急、苦恼,其实不必。夜啼只是婴幼儿的一种常见病,家长只要认清孩子的病症,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简便的推拿方法就可为患儿进行治疗并使其痊愈。

因受惊吓恐惧而夜啼的患儿表现为睡眠中时作惊悸,面色与唇色痄青乍白,醒时紧偎母怀,头尽力向母怀里扎等。

对此症患儿治疗上应采取镇惊安神的方法,具体推拿手法为: 首先用两拇指指腹自下而上,直推攒竹穴30 次。攒竹穴位于面部两眉间至前发际成一条直线,然后清肝经50 次。肝经穴位于小儿手食指末节的罗纹面,“清”是指推拿中的一种手法,清肝经时大人用拇指从孩子的食指转尖向指根方向直推,做完上面两种手法,紧接着揉小天心穴。小天心穴位于孩子手掌的大小鱼际交接处的凹陷中,揉小天心时大人用中指的指端按在穴上揉I00 次。最后一个手法揉五指节,五指节穴即掌背五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揉此穴时大人用拇指与食指捏住其五指指节分别揉30 次。

而对于乳食积滞的患儿治疗时则应采取消食导滞的手法。食积的孩子多表现为夜间阵发啼哭,脘腹胀满呕吐乳块,大便酸臭等。推拿时首先清补脾经 (先清后补) ,脾经穴位于小儿拇指末节的罗纹面,“清”和“补”均为推拿中的手法。清脾经时大人由孩子拇指的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100 次,补脾经时将患儿拇指屈曲,大人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80 次。清补脾经后清大肠穴,大肠穴位于孩子食指桡侧缘丛食指尖至虎口成一条直线,清大肠穴时大人用拇指从虎口直推主食指尖50 次。然后大人把手掌轻轻附着小儿腹部做顺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50 次,做时手法要轻柔,速度要均匀协调,压力大小适中。最后一个手法是推下七节骨: 七节骨穴位于孩子背部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条直线,推下七节骨时大人用拇指桡侧面自上而下直推100 至300 次。至此,整个推拿手法全部做完。

在整个推拿过程中,家长一定要耐心细致,做时要注意用力大小均匀柔和,速度适中,态度温和,让孩子自然放松。(吴华)



 · 下页:小儿饥饿也会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