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健康之道 < 健康书籍 :当前位置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推拿治疗婴幼儿夜啼
专题:幼儿防病知识 类别:健康百科丛书 ( 字号:   )

有的孩子常常在夜间啼哭不眠,甚至通宵达旦,可一到白天却又变得正常很少啼哭。其实这是一种病态,医学上称其为“夜啼”,即民间俗称的“夜哭郎”。“夜啼”多见于半岁以内的婴幼儿。

中医认为小儿夜啼多以惊吓、食积为主要发病原因。

小儿白天受了惊吓,如白天看见异常的事物,听见奇怪或刺耳的声音而心神不宁,以致入夜常常在梦中惊哭、惊啼不寐。

小儿乳食不节,脾胃运化不利,导致小儿乳食积滞是夜啼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孩子患了夜啼以后,家长大都很着急、苦恼,其实不必。夜啼只是婴幼儿的一种常见病,家长只要认清孩子的病症,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简便的推拿方法就可为患儿进行治疗并使其痊愈。

因受惊吓恐惧而夜啼的患儿表现为睡眠中时作惊悸,面色与唇色痄青乍白,醒时紧偎母怀,头尽力向母怀里扎等。

对此症患儿治疗上应采取镇惊安神的方法,具体推拿手法为: 首先用两拇指指腹自下而上,直推攒竹穴30 次。攒竹穴位于面部两眉间至前发际成一条直线,然后清肝经50 次。肝经穴位于小儿手食指末节的罗纹面,“清”是指推拿中的一种手法,清肝经时大人用拇指从孩子的食指转尖向指根方向直推,做完上面两种手法,紧接着揉小天心穴。小天心穴位于孩子手掌的大小鱼际交接处的凹陷中,揉小天心时大人用中指的指端按在穴上揉I00 次。最后一个手法揉五指节,五指节穴即掌背五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揉此穴时大人用拇指与食指捏住其五指指节分别揉30 次。

而对于乳食积滞的患儿治疗时则应采取消食导滞的手法。食积的孩子多表现为夜间阵发啼哭,脘腹胀满呕吐乳块,大便酸臭等。推拿时首先清补脾经 (先清后补) ,脾经穴位于小儿拇指末节的罗纹面,“清”和“补”均为推拿中的手法。清脾经时大人由孩子拇指的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100 次,补脾经时将患儿拇指屈曲,大人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80 次。清补脾经后清大肠穴,大肠穴位于孩子食指桡侧缘丛食指尖至虎口成一条直线,清大肠穴时大人用拇指从虎口直推主食指尖50 次。然后大人把手掌轻轻附着小儿腹部做顺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50 次,做时手法要轻柔,速度要均匀协调,压力大小适中。最后一个手法是推下七节骨: 七节骨穴位于孩子背部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条直线,推下七节骨时大人用拇指桡侧面自上而下直推100 至300 次。至此,整个推拿手法全部做完。

在整个推拿过程中,家长一定要耐心细致,做时要注意用力大小均匀柔和,速度适中,态度温和,让孩子自然放松。(吴华)



 · 下页:小儿饥饿也会腹泻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