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文章正文 < 素食放生开示集 < 戒杀放生 < 般若人生网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佛弟子应须断除肉食
来源:藏密素食观 作者:索达吉堪布 ( 字号:   )

下面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从多种角度、多个层次对吃肉、吃素的问题再做一番论述。
  当今时代,人们大多拼尽全力想延长自己的寿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不过可惜的是,他们延年益寿、增进生命质量的方式方法却发生了严重的偏差——大多数渴求身强体健的人士,往往选择杀生食肉以增强自身营养、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其实这完全是颠倒因果的错乱行为,是他们被愚痴与偏见彻底蒙蔽的表现。在《佛说业报差别经>中,就指出了欲得长命报所必须行持的十种正因,其中在在处处都与杀生食肉以求长命的说法针锋相对: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何等为十业?一者,自不杀生;二者,劝他不杀;三者,赞叹不杀;四者,见他不杀,心生欢喜;五者,见彼杀者,方便救免;六者,见死怖者,安慰其心;七者,见恐怖者,施与无畏;八者,见诸患苦,起慈愍心;九者,见诸急难,起大悲心;十者,以诸饮食,惠施众生。以是十业,得长命报。”而《梵网经》中更是明确规定道:“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
  我们不仅应从戒律的角度理解吃肉的过患,并为避免乃至消除因食肉导致的今生及来世之恶报而坚决戒杀断肉。更要以佛子的悲心,以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更积极的态度,投身到关爱有情、救护父母众生的行动中来。这一点诚如《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中所言:“宁当燃身破眼目,不忍行杀食众生。诸佛所说慈悲经,彼经中说行慈者。宁破骨髓出头脑,不忍噉肉食众生。如佛所说食肉者,此人行慈不满足。常受短命多病身,迷没生死不成佛。”
  对佛经了解一知半解之人,往往自以为在显密经典中对食肉过患的描述并不频繁,其措辞也绝非如描述别的非理之事时那般严厉、痛切,特别在密宗教义中更是对吃肉与否的问题轻描淡写。其实,这些理解纯粹是未深入经藏的表现,因显密经论中有数不清的文字都在阐述佛教对这一问题的究竟立场与看法——那就是必须彻底、完全地禁肉!在所有的佛教经典中,嗜肉如命之徒都找不到佛陀对食肉饮血片言只语的赞叹之处。相反,大量的教证理证都表明佛弟子遮止肉食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
  对这一问题,《大佛顶首楞严经》中有异常明确的说明:“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此经中还具体指出了这些不断杀而修禅定、兼具所谓“多智”者的悲惨结局:上品者不过成为大力鬼;中品者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至于下品者则会堕落为地行罗刹等。这些鬼神各个都拥有自己的徒众,他们竟恬不知耻地自诩说自己已修成了无上道。于佛灭度之后,末法时代,这样的鬼神会大量应世,且疯狂叫嚣说食肉可致菩提正道。在描绘出了末法时代群魔乱舞、正邪颠倒的可悲景象后,世尊又在此经中宣示了关于当初开许食用某些肉类的真正密意:“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末了,世尊又以譬喻说明道:如果不能断杀,则修禅定者就像自己把自己的耳朵塞住一样,他们高声大叫,以为别人全都听不到,这不是典型的自欺欺人又是什么?这不是欲盖弥彰又是什么?“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踏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
  又如《央掘魔罗经》卷四所言:“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因如来藏故诸佛不食肉耶?’佛言:‘如是,一切众生无始生死,生生轮转,无非父母兄弟姊妹,犹如伎儿变易无常;自肉他肉,则是一肉,是故诸佛悉不食肉。复次文殊师利,一切众生界、我界,即是一界,所食之肉即是一肉,是故诸佛悉不食肉。’”……
  以上按藏传佛教的观点宣说了修行人不应食肉、应戒荤茹素的道理,为加深读者对这些论述的印象,下面再集中引用藏地著名大成就者夏嘎措智让珠(曾经云游过青海、拉萨、尼泊尔、冈底斯雪山等地,拥有数万名弟子)《大悲书函》中的的相关教言、文字,以期大众能更清楚地理解藏传佛教的素食观,从而在通达显密教义对此问题的阐述基础上,依教奉行,以决绝的态度、坚定的志愿、彻底的行为,把食素这一大乘佛教徒所当为、必为的生活准则落实到自己的日常修为中去,使所有众生都能感受到我们身上,从里到外洋溢、发散着的真正的慈悲心。
  下面,从慈悲为怀的角度,阐明已经发了愿行菩提心,并欲通过因乘显宗而净化相续、继而修学金刚果乘妙道的人不应肆意享用父母有情血肉的原因: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引用一切众生之怙主、本师佛陀的至理名言云:“久远劫来,汝未生、未去、未死之处我未曾见过;久远劫来,未曾作过汝生身父母、兄弟姐妹、阿阇黎、堪布、上师之众生,我难以见也。”大班智达全知罗桑秋吉嘉村在他所著的《道次第乐道论》中亦云:“从未转生过之众生身体了无觅处,转生过之众生身体不可胜数。未曾作过自己母亲之众生难以寻觅,作过母亲之众生不计其数。”而《致弟子书》也说:“无有未从其腹孕育而生之众生。”尤其是在转生为人时,无一众生未当过自己的母亲,作过母亲的众生实乃数不胜数。此中情况正如《乐道论》所云:“每位众生在转为人身时,未作过自己母亲的一个也没有,作过母亲之众生则不计其数,且彼等仍将继续作自己之生身母亲。”《致弟子书》中又云:“土粉抟成枣丸数可计,作为母亲边际不可尽。”每一位有情在作母亲时,都像现世的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怀爱护自己,使自己免遭无量无边之损害。正像《乐道论》中所说:最初怀孕时慈爱孕育;当婴儿呱呱坠地时则将之放在柔软的垫子上,爱如掌上明珠,并以自己的体温来温暖爱护;平日总是面带微笑,以喜爱的目光注视婴儿,用嘴来吮去婴儿的鼻涕,用手来擦拭屎尿;母亲宁愿自己的生命受到危险也不忍心让孩子感受微不足道的病痛;父母不顾造作罪业,他们宁愿受尽折磨、忍受恶语,甚至不惜性命,也要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食物财产满怀慈爱、心甘情愿、毫不保留地给予儿女;他们总是竭尽全力给子女带来利益与快乐,使子女免遭无量的危害与痛苦……因此说,父母实在是恩重如山。
  竹巴根乐(十六世纪初竹巴噶居派的一位著名喇嘛,从无定居,四方云游,著有《雅言传》和《秽语传》行世)尊者曾经说过:“为母乳汁若集海,三界器中岂能容?”此外,其它诸经中也说:“一众生为母,所饮其乳汁,四大海洋量,不可相比拟。”无始以来,曾经以大恩大德养育过自己的所有如母有情,如今正被烦恼的恶魔搅得心烦意乱,不得自在。他们疯疯颠颠,失去了能见增上生决定胜道路的明目,再加上缺乏导盲引路的善知识,故每一瞬间都被恶行所驱使,从而踉踉跄跄地漂泊在六道轮回,尤其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三恶趣深渊之中。对于这些苦难众生,除了那些无有惭愧心的下劣之辈以外,有良知的人绝对不忍心弃之不顾。
  《致弟子书》中云:“于以乳汁慈爱而哺育,含心茹苦慈母之有情,除非下劣之徒谁愿弃?”观音菩萨的真实化身嘉瓦嗄桑嘉措在其《道歌》中这样写道:“对于今生入胎母,若报恩德无数世,唯利爱护诸有情,岂能舍弃我心语。”仅仅做到不舍弃还不够,如果对孤苦伶仃的父母众生能生起悲心,那么想遣除父母有情的痛苦、使他们拥有安乐的渴望之心便会油然而生。如果生起了这种渴望之心,那就会自然而然地想法设法令他们趋入能离苦得乐的佛门。相反,倘若没有生起悲悯之心,当然就会萌生对众生置之不理的心态。如若产生这种心态,就自然不会令他们趋入能离苦得乐的佛教,这是一条显而易见的缘起规律。因此说,是否真正饶益众生,是否真正受持佛教,这一切关键取决于是否具有一颗慈悲之心。对于所有佛教徒来说,如果能暂时放下其它诸多法门而专心致志地修学佛教之根本——大慈大悲心,那么此等人必将拥有其它一切佛法。
  因此,想到这些前世曾经以大恩大德呵护过自己的一切父母有情正在遭受苦难折磨的情景,我们无论去往何处、住在哪里,都应时时刻刻如此这般修学慈悲心:如果见到被屠夫残忍宰杀的羊只,被猎人及猎犬追赶的野兽,被鹞鹰捕捉的小鸟,被踩在脚下且下身粘在地上、上半身动来动去的昆虫,患有不治之症、被折磨得死去活来的病人,缺衣少食、饥寒交迫、濒临绝境之人;以及听到被石头、木棒殴打的狗所发出的惨叫声等;或者在心里明观遭受这般痛苦逼迫的所有众生之时,都应情不自禁地暗想:这些作过自己前世父母的有情,如今竟然在感受这样的苦果,他们实在是太可怜了!如果能使其脱离这些痛苦以及苦因,那该多么令人高兴啊!但愿他们能早日摆脱一切痛苦及苦因,我亦当想方设法令他们离开所有的痛苦和苦因。应当如是观想且修持。
  班钦仁波切在其所著的《乐道论》中这样写道:“刚开始时对诸如正在遭屠夫宰杀的羊只那般可怜的众生修悲心的方法:在自己面前清清楚楚地观想羊只正在遭杀的场面:四支被捆绑,胸部的皮被剥去,屠夫的手伸进它的内脏;羊儿明知自己生命不保,但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屠夫那狰狞的面孔……心里观想诸如此类的可怜众生遭受痛苦的惨景,同时暗自思量——这个众生如果能脱离这所有的痛苦以及苦因,那该多么令人感到欣慰啊!但愿它能早日摆脱一切痛苦及苦因,我亦当想方设法令它离开所有的痛苦和苦因。”我们理应按照此论中所明确阐述的修法来修持悲心。当有了一定的感受体验时,就应进一步观想那些肆无忌惮享受僧财、破戒、舍法、持执邪见、损害有情等明目张胆、动作敏捷、作恶多端的众生并修悲心。或者如阿底峡尊者师徒所说:一边用自己的手捂口闭气,一边心中如是作意:在此世界上,有许多人竟然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就这样惨无人道地宰杀众生!其实,这些遭杀的有情前世都曾作过自己的父母,他们是多么的可怜。心里应当如是反反复复地观想以修悲心。
  假设如此修行后,相续中仍未能生起悲悯之心,那么就应亲自到一些重病缠身的患者、被猎人捕杀的动物以及被屠夫宰割的羊只跟前去,心里默默地想:我的这些父母众生实在太可怜了。如此便会自然生起大悲心。在观修大悲心的过程中,要像失去了爱子的母亲一样,时时刻刻念念不忘一切苦难众生。达到刻骨铭心的程度后,就应放下自己贪图享乐的心理而冥思苦想解除众生苦恼的方法,并为此而发愿。全知无垢光尊者就曾这样满怀慈悲地言说道:“故当深心而观想:愿以自身与受用,三时善根令众生,刹那离开诸痛苦。”又《中般若经》中亦云:“目睹众生痛苦时,应当思维:但愿此等众生远离痛苦。”邬金莲师仁波切也亲口说过:“世界上最慈悲的莫过于生育我们的母亲,她的深恩厚德无量无边,难以报答,因此应当对其修慈无量悲无量心。”他又说:“无解脱业轮回长壕中,业力所逼众生真可悲!”正像他老人家所说的那样,我们心里都应当如是观想:以自己的今生父母为主,轮回痛苦所迫的一切如母有情实在是太可怜了。如果所有众生都能摆脱一切痛苦及苦因,那该多好啊。但愿他们都能早日离苦得乐;我要尽心尽力令他们脱离诸苦及苦因。《三身精义》中也说:“六道一切诸有情,无一未作我父母,父母流转真可怜,慈心如死独子母,立誓救脱轮回海。犹如母鸡覆蛋雏,安置佛地之慈心,如王近断种得子,得欣乐海之喜心,如仙人王发布施,无有亲怨之舍心,为令众得无上果,我修无上之大乘,作害反生饶益心。”第七世达赖喇嘛嗄桑嘉措尊者也情真意切地教诲我们说:“大恩养育自己诸老母,堕入恐怖轮回苦海中,悲惨可怜情景若不思,儿子心脏彻底已腐烂。故当放下自己得乐心,深思利乐他众之方法。”
  如此这般思索后,应当感恩图报,并通过四摄之权巧方便精勤饶益有情。如《乐道论》云:“以布施将一切有情摄为眷属;通过制伏与摄受之方式说法布道为爱语;为令众生将佛法大义付诸实践而采取利行之方式;遵循向他众所开示之要点,自己亦身体力行即同事。总之,我们应尽己所能,以如是利他之锦囊妙计而令所有众生尽皆步入成熟解脱道中。”
  总的说来,为了能普遍地利益众生,我们必须尽心尽力、在所不惜。尤其是想到仅仅为了享受肉食之味,在中原、藏地、蒙古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每年、每月甚至每一天里都有不可计数的牛羊及飞禽走兽等众生惨遭杀害的情景,我们必然就会断除直接或间接有害于其它有情以及享受父母血肉等的恶业。假使依然我行我素、拒不戒肉断荤,无穷过患就一定会紧跟着产生。关于这一点,佛陀在《楞伽经》中亲口说得明白:“为求利润杀有情,为贪肉食给财产,彼二具有罪业者,嚎叫等狱中受煮。何者如违佛所语,恶意而享用肉食,毁坏今生与来世,释迦佛法之教徒,彼等罪大恶极者,堕入漫长无期狱,难忍嚎叫等狱中,彼等食肉者受煮。”又云:“众生相互而啖食,生于猛兽种类中,转生臭气下劣者,以及精神疯狂者。亦转屠夫贱种者,以及染色之雇工,投生妖魔之种姓,转于食肉种姓中,人类之中下劣者,生于昆虫鼠胎中。”复云:“如是酒肉等,将成为违缘。未来之时期,食肉愚者说:‘食肉无有罪,此乃佛所说。’”凡此种种,此处就不一一罗列。


· 下页:密宗未曾开许食肉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