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儿童保健常识 < 保健养生 < 健康书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婴幼儿治病的误区
来源: 作者: 时间: ( 字号:   )

生活中,有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一发现孩子稍不舒服就不经医生滥用药,岂不知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其中常见的误区有:

一、见痛必止。疼痛是多种疾病的早期信号,诱发疼痛的原因很多,如炎症性疾病、痉挛性疾病、血管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均可引起疼痛。有些年轻的家长发现孩子诉说疼痛就盲目地应用止痛药,用药后疼痛症状虽可暂时得到缓解,但很容易掩盖病情,干扰疾病的发展规律,造成误诊、误治,使病情加剧恶化。

二、见热即退。发热是幼儿患病的常见症状,是多种疾病所共有的一种临床表现。研究证实,人体发热时体内代谢加速,血液循环加快,利于毒素排出;能刺激免疫系统,提高免疫能力;亦可动员体内脏器的潜在能力,以适应人体内部的急剧变化;还可使肝脏解毒功能加速,阻碍细菌生长繁殖。有些年轻家长发现孩子稍有发热,就不分青红皂白的滥用退热药,以期达到迅速降温之目的,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因在没有弄清发热原因之前轻易退热,常会掩盖病情,削弱幼儿抗病能力,对诊断和治疗都是不利的。

三、见咳必止。咳嗽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症状,由于小儿支气管粘膜娇嫩,抵抗外界病菌感染的能力差,故容易发生呼吸道炎症而产生咳嗽。从医学角度上讲,咳嗽是对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呼吸道内的病菌和痰液均可通过咳嗽而排出体外,起着清洁呼吸道并能使其保持通畅的作用。然而,有些年轻父母发现孩子稍有咳嗽,便急于给孩子喂各种止咳药、止咳糖浆,止咳药进入人体后能迅速作用于咳嗽中枢,产生强有力的止咳效果。这种做法虽可暂时缓解咳嗽症状,但它可使大量痰液和病菌堆积于呼吸道内,继发细菌感染,严重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甚至引起肺不张、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所以,在未明确孩子咳嗽原因之前,切莫轻喂止咳药。

四、见泻必止。腹泻是幼儿的常见病,多由胃肠功能不健全、肠道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细菌感染及内分泌障碍等原因所引起。从医学角度上讲,腹泻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肠道内的细菌和毒素均可通过腹泻而排出体外。然而,有些年轻的家长发现孩子大便稍有稀薄,就急于盲目应用止泻药。止泻药具有强有力的收敛作用,服用后虽可暂时缓解腹泻症状,但存留于肠道内的细菌和毒素却不能排出体外,这些细菌和毒素在肠道内迅速生长繁殖,继发多种疾病,严重威胁幼儿健康。故对幼儿腹泻的治疗决不能一概而论,应针对病因对症治疗。


·一岁内婴儿不宜食蜂蜜
·幼儿睡姿透露疾病信息
·小儿该不该多吃菠菜
·八类由母爱带来的疾病
·强制进食有碍孩子智力
·幼儿乱穿衣诱发性变态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