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佛家养生 < 中华传统文化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如何培养这种成熟健康的心境呢?
来源: 作者: ( 鐎涙褰�: 閸楋拷閵嗏偓閸楋拷 )

圣严法师著述《人间世》

人的心境,往往会因为受到环境的诱惑、刺激而产生情绪的波动,轻者觉得困扰,重者丧失自主的能力。如果有了心灵环保的措施,遇到状况发生时,便可浅则保持平静、稳定,深则自主、自在。

依据心灵环保的原则,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三个层面的修养,那就是保持身体、心理、精神的平衡与平常,通称为身、心、灵的健康。然而一般人仅在意自己的身体是否健康,却忽略了心理是否健康,尤其会疏忽了保持平常心的精神修养。因此,在顺境中尚能挥洒自如,似乎没有不能克服的难题,一旦遇到逆境当前,便哀声叹气,不知如何自处了。这必须透过“心灵环保”的修为,才能做到“以平常心”来看待一切顺境及逆境。

佛家强调因果观念,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是如果种瓜、种豆,不得其土,不顺其时,不如其法,那么种瓜未必能得瓜,种豆也未必能得豆。因为,从“因”至“果”的过程中,尚须有其它条件配合,称之为“缘”。所以,事物的成败,都必须“因、缘、果”三者具足。

“因果观”必须配合“因缘论”,才是正确的现象论。从因到果,并没有一定的必然性,个人主观的因素固然重要,外在客观的因缘能否如我们所希望的,也极为重要,不论是自己的因素或外在的因素,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只能做最好的努力,也要做最坏的打算。否则,过份乐观或过份悲观,都不是成熟健康的心态。

如何培养这种成熟健康的心境呢?有四个步骤:

一、遇事要作正面的评估,避免作负面的预测。人生的旅途总是起起落落,“起”是前进的过程,即使是“落”,那也是人生另一种前进的过程。

二、要能逆向思考,如此才能胜而不骄,败而不馁。当在成功的颠峰之际,便要有走向下坡的准备;当因为失败而跌落至谷底时,也要有攀登下个巅峰的愿景。

三、凡事应当进退有度、收放自如。古人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也就是说如果一展抱负的机会来了,应该当仁不让;万一时运不济,此路不通,就要养精蓄锐、候机待发。

四、不论成败,都要抽离自我的私利与私欲,都要肩负起奉献自我、利益众生的责任。这便是一个有智慧、有慈悲的人了。

然而,如果你只在字面上理解,只知在道理上认同,心灵环保的力量不容易产生,必须辅以方法的练习,才能奏效;禅修就是相当有效的方法之一。刚开始时,可先练习放松身心,等到不再心猿意马时,就可练习体验身心的觉受;观照自己呼吸的大小、长短、深浅、凉暖等感觉,这能让内心平静、安定、清明,若于此时忘却身心的负担,就能够进入身心统一乃至身心与环境统一的境界了。禅修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对立及统一,那便是无我无相而又不离诸相的境界。

在这个境界中,你除了能够掌控自己的身心,更能包容他人的缺点,尊重他人的优点,同时能够感受到个人的小我,是不能脱离大环境而独立存在的,个人是有限的,大环境是无限的。如果能再进一步放下身心,不执着环境,就能达到《金刚经》所说“无相”的境界,如此不但能适应各种状况,而且只要是对众生有利益的事,都能尽自己的力量去做,那就是《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心灵环保的最高境界了。

下页:即使生病,也不痛苦


| 閻楀牊娼堟竟鐗堟 | 閸欏鍎忛柧鐐复 | 鐠佸彞璐熸#鏍€� | 閸旂姴鍙嗛弨鎯版 | 閻f瑨鈻堝楦款唴 | 閸忓厖绨張顒傜彲 |
閼割剝瀚㈡禍铏规晸缂冩嚙鐤焽閼汇儱顕遍懜锟� 閻楀牊娼堥幍鈧張锟�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鏉堢祤CP婢讹拷05000881閸欙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