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社会之窗 < 生活点滴 < 般若人生网:当前
中国教育备忘录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 作者:徐刚

根据国际统计资料,在世界123个国家和地区中,15岁以上人口文盲率我国居第50位,高于斯里兰卡、缅甸、越南等国。

从受教育水平看,我国25岁以上人口受过中高等教育的比重,1982年为22.7%,居世界第60位;1987年上升到36.3%——如按这一比率比较,我国落后韩国26年,到2006年才能赶上韩国1980年的水平。

我国各级教育入学率的情况更属于世界落后水平。据1987年9省区抽样调查,6—14岁儿童在校率仅为76.7%,东邻日本早在1907年就普及了六年制小学教育。和日本相比,我国基础教育落后至少82年。

中等教育入学率1985年为39%,名列第80位,大大低于新加坡(71%)、菲律宾(66%)、墨西哥(55%)等发展中国家。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说,1984年在100个国家中,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百分比为4.4;美洲为4.1,亚洲为3.6,欧洲为5.4,大洋洲为8,而中国为2.7,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低低于刚果(5.4),低于埃及(4.9),低于几内亚(33),低于坦桑尼亚(4.0),低于约旦(7.8),低于斯里兰卡(2.8)。

我国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将文盲比例从80%降到30%左右,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但很少有人知道苏联用了同样的时间,使文盲比例从1920年的68%降至1959年的15%。正是这样一种世界首屈一指的国民高素质和文化状况,使那一片辽阔的疆域承受了后来岁月中撼动世界的一系列巨变。1984年世界104个国家的统计表明,1万人中大学生的平均人数为126人。非洲平均为25.1人,美洲为184.5人,亚洲为142.7人,欧洲为175.4人,大洋洲为145.5人。而中国则为13.8人,远远低于亚洲、世界平均水平,远远低于阿尔及利亚(52.9人)、埃及(201.1人)、尼日利亚(23.9人)、伊朗(40.9人)、朝鲜(357.6人)、菲律宾(352.7人)、黎巴嫩(236.4人)、叙利亚(161.6人)等许多发展中国家,居倒数第17位。

笔者查阅到一份1930年的统计资料,或许能带给我们一点历史感,也可以从比较中得知至少在教育这一领域,别的国家包括一些穷国、发展中国家,它们的步伐要比我们大得多。

1930年世界27个国家的1万人中大学生数是:苏联17人,美国12人,荷兰14人,芬兰3人,意大利11人,日本6人,土耳其3人,印度0.3人,澳大利亚13人,中国1人。中国在印度之前为倒数第二。

1984年:苏联191.8人,增长10.3倍;美国179.5人,增长14倍;荷兰270.4人,增长18.3倍;芬兰249.3人,增长82.1倍;意大利206.5人,增长17.8倍;日本200.6人,增长32.4倍;土耳其86.3人,增长27.8倍;印度77.6人,增长257.7倍;澳大利亚239人,增长17.4倍;中国13.8办,增长12.8倍。

这一份比照资料告诉我们的太多了。日本人宣称,他们后来的发展得益于日本的“教育立国”的国策,即便在二次大战后的困境中,仍优先恢复和发展教育。在1930年时日本与中国的万人大学生数的比率是6:1;半个世纪后,这个比率变成了200.06:13.8了。

时至今日,美国已经普及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日本在1978年时,中等教育入学率便已达到96.2%;古巴、朝鲜都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走到了我们前边。就连印度、埃及、刚果、几内亚、塞浦路斯等众所周知的、据说经济状况在这几年远远不如我们的国家,在教育投入上,也超过了我们。

国家的穷富与教育投资比重当然有密切关系,但又不是绝对的。许多小国、穷国正在以尽可能多的财力投入教育,培养人才。

 
下页:圣水桥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