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杰出的学者阿维森纳曾经说过,在一切医疗手段中最有效的是刀、草和说话。外科医生的手术刀和草药确实使许多病人恢复了健康。但是,说话为什么也算做最有效的治病手段呢?
许多医学院学生都知道这样一个笑话。有几个人讲好要捉弄一下某个伙伴。每个人在碰到他时都发问:为什么你的脸色这样难看,这样苍白,一副生病的样子?小伙子起先毫不介意地答道:我很健康,什么事也没有。但是,当第十个人这样问他时,他便受不住了。他脸色发白,心里怕得要命。人家再一问,他便说自己确实感到不舒服,赶快要回家去。这样开玩笑已经是恶作剧了,不过它直观而令人信服地显示出了人们说话的作用。
这种作用叫做暗示力。有的人神经很脆弱,容易受到刺激,他对暗示便特别敏感。比如,可以轻而易举地使这种人对什么东西害怕,或者相反,使他的情绪好转,变得高兴起来。几句话(仅仅几句话!)便可以当着大家的面把病人治好。在上一世纪,法国有个退伍士兵当起神医,还出了名。有个一条腿瘫痪的人向他求医时,他威风凛凛地看着病人,突然大声发出口令“起立”!病人把拐杖一丢,真的站了起来,并且行走了。当然,并非所有病人都能被这位士兵治好,但事实上确有人在离开他时真的痊愈了。这些人的腿部瘫痪是同神经系统的疾病有联系的(这类病称为精神病)。
科学家早已对这类“奇迹”做出了解释。谁都知道,各种外界的作用可以对内部器官的机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使人恐惧、痛苦或者高兴的事情可以引起心脏跳动的加速和减缓,引起皮肤发红,造成头发迅速变白等等。而有时候,说话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则还要强烈。它可以明显地影响心理状态,从而影响整个机体的工作。
还有一种叫自我暗示,它也能对机体产生同样的、有时甚至是更强烈的作用。在它的作用下,人可以把病治好,也可以无病而生起病来。一个人感冒以后声音有点沙哑,便怀疑自己完全失声。这个敏感的人老是想啊,想啊,似乎是在要自己相信快要失声了。于是,便真的发不出声来。需要指出,情绪在自我暗示时会起很大作用。
暗示和自我暗示常常是相互伴随的。有个老太婆对长在皮肤上的瘊子念“咒语”,瘊子果然消失了。这里起治疗作用的既有巫医的暗示,也有求医者的自我暗示——深信老奶奶的“咒语”会把瘊子除掉。至于她在瘊子上打结用的是线还是头发,对瘊子到底轻声念了些什么,那都无关紧要。
医生曾经多次检验这种疗法。比如,在瘊子上蘸点普通的水、果汁、酒精,对病人却说这是特效新药,能把瘊子一下子除掉。结果,在许多人身上见了效。人们相信药,相信它有效,相信医生,于是瘊子便消失了。
自我暗示有时真会创造奇迹。战前,苏联有一位天才的演员N·H·毕甫佐夫。他在平时老是口吃,但是当他演出时克服了这个缺陷。用什么办法呢?这位演员暗示自己:在舞台上讲话和做动作的不是他,而完全是另一个人——剧中的角色,这个人是不口吃的。这种办法一直挺灵!
在自我暗示的作用下,一个人可以突然变得耳聋眼瞎。但这个人丧失视力不是因为视神经受损,而仅仅是由于大脑管理视觉的那个区域的机能受到扰乱。形成了一个病态性的抑制中心,使神经细胞长期丧失功能。它们不再接受传来的信号,也不再对它做出反应。这样的病人可以用催眠和暗示方法来治疗,并且可以一下子治好,使不明真相的人大吃一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