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人生之旅 < 生活点滴 < 般若人生网:当前
“妈妈,我是怎么来的”
来源:妇女之友 作者:列威

12岁的鲍里亚已经失眠近两周了,他在心理上受到了创伤,正处在极端的痛苦之中。原来,他十分敬仰自己的父母,可当他从珊卡那儿知道小孩是怎么来的详情之后,他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他为自己的父母感到羞耻:事情原来就这么简单,又这么龉龊,“可我的父母……也这么……就生了我……”

上面的情况当然是特殊的,但父母如果能对孩子打打“预防针”的话,事情就不会这样发展,起码矛盾不会这样尖锐。

一个7岁的孩子就可能刨根问底:我原来在哪儿?怎么来的?我原来在你身上还是在爸爸身上?我怎么就是个男孩子呢?若是我生下来是个女孩子呢?

对这样一些问题,家长一般有6种比较典型的态度:

1、根本禁止

“一边去!”“别胡搅!”“没有见我忙着嘛!”“去跟姥姥玩去!”“别发傻了!”

孩子的反映:那我去问别人;或者使孩子感到向大人提这类问题没有好处。

2、借口孩子年龄小而不回答

“你要知道这种事还太小,长大了自然就知道了。什么都知道,人可老的快!”

孩子的反映:那得等多长时间?你不愿意讲,那我自己去弄懂它。

3、审讯式的一系列反问

“你怎么冷不丁想起来问这个?怪事!真恶心!谁教你的?说!是不是米沙告诉你的?”

孩子的反映——茫然不知所措。

4、所答非所问

“你问这个问题,很自然,很值得,很明显,知识就是力量,人身上什么都应是美的。你明白吧,首先应该了解一般哲学问题……”

孩子的反映:真能瞎扯……

5、伤感的语气

“唉,你们这一代呀,走下坡路了,真糟透了!没办法不让你们听那些东西……蜜蜂怎么着,你知道吗?人嘛,可惜也是那样子……”

孩子的反映:怎么是可惜呢?

6、特别的调子

“嘿嘿嘿、嘻嘻嘻、哈哈哈……来,咱们别在厨房里,别让姥姥听了去,我告诉你点儿什么……嘻嘻嘻,人开始是……”

孩子的反映:喝,好家伙!

除上述之外,还有用某个寓言故事来解释的。如生孩子的大白菜,带来孩子的仙鹤等等,而孩子年幼天真,可能会相信这些说法,而以后呢?人们可能会说,以后自然就清楚了。而问题就产生在这里,以后并不一定清楚。

那么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首先,应允许孩子的好奇心。3~5岁的孩子可能互相看对方那性器官:男孩的这样,女孩的那样。对这类事情家长完全可以置之不顾,用不着惊慌、威吓、羞辱以至惩罚。不久他们这方面的好奇心就会自然消失。只有当这种相互研究超出了游戏的范围时才应当平静地、果断地表示自己的不赞同。但这时也只是应当告诉他们:这样做不好看。说这话时应当使孩子十分信服,不过也只是如此而已,更多解释是不必要的。

其次,应当正确看待孩子纯真的爱的表示。拜伦6岁就“爱上了”自己的表姐,莱蒙托夫7岁就有了“初恋”。这种爱往往是单相的,极少有相互的。甚至对同性的孩子也会产生这种爱。家长应当明白,这种爱是十分纯洁的。这时家长应当做到7个“不”:即不从坏的方面去怀疑这种爱,不禁止孩子交往,不监视,不盘问,不嘲弄(玩笑也不要开),不表示同情,但也不暗示什么。

第三,应当平静地、无邪地、正确地、富有幽默地回答孩子们提出有关问题。

下面是一个回答有关问题的参考答案:

孩子问:“我是怎么来的?”

家长回答:“爸爸妈妈做的!”

“用什么做的?”

“用我们自己呀!你看过花是怎么做孩子了吗?花爸爸先把自己的一个小小的胚胎给花妈妈,有时让蜜蜂带过去,有时让风给带过去,和花妈妈的胚胎合在一起,之后胚胎就在花妈妈身上长大,然后结成籽,落到地上,就长成花孩子了。”

“我当时也是一个胚胎吗?”

“是呀!是爸爸妈妈两个人的胚胎合到一起变成的”。

“我将来也会有胚胎吗?”

“会有的。”

如果孩子问:胚胎在什么地方长大呢?

母亲完全可以指着自己的下腹部说:“在这儿,爸爸的胚胎和妈妈的合在一起就是你,你在妈妈的肚子里长得最好,最舒服,等你长到这儿放不下,就让你出来了。”家长在讲这一切的时候,应当心平气和,纯洁无邪。这时万不可表现出特别的热情或进行超出孩子理解能力的解释。否则就会弄巧成拙。孩子心里尚有不懂的问题并不可怕,所有这一切都可在孩子能够理解的时候,慢慢地讲给孩子听。

总而言之,如果孩子感到家长准备平静地轻松地回答一切问题,那么孩子也会对家长毫不隐瞒自己的理想,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不良的后果。

 
下页:同“变化”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