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人生之旅 < 生活点滴 < 般若人生网: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妈妈,我是怎么来的”
来源:妇女之友 作者:列威 ( 字号:   )

12岁的鲍里亚已经失眠近两周了,他在心理上受到了创伤,正处在极端的痛苦之中。原来,他十分敬仰自己的父母,可当他从珊卡那儿知道小孩是怎么来的详情之后,他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他为自己的父母感到羞耻:事情原来就这么简单,又这么龉龊,“可我的父母……也这么……就生了我……”

上面的情况当然是特殊的,但父母如果能对孩子打打“预防针”的话,事情就不会这样发展,起码矛盾不会这样尖锐。

一个7岁的孩子就可能刨根问底:我原来在哪儿?怎么来的?我原来在你身上还是在爸爸身上?我怎么就是个男孩子呢?若是我生下来是个女孩子呢?

对这样一些问题,家长一般有6种比较典型的态度:

1、根本禁止

“一边去!”“别胡搅!”“没有见我忙着嘛!”“去跟姥姥玩去!”“别发傻了!”

孩子的反映:那我去问别人;或者使孩子感到向大人提这类问题没有好处。

2、借口孩子年龄小而不回答

“你要知道这种事还太小,长大了自然就知道了。什么都知道,人可老的快!”

孩子的反映:那得等多长时间?你不愿意讲,那我自己去弄懂它。

3、审讯式的一系列反问

“你怎么冷不丁想起来问这个?怪事!真恶心!谁教你的?说!是不是米沙告诉你的?”

孩子的反映——茫然不知所措。

4、所答非所问

“你问这个问题,很自然,很值得,很明显,知识就是力量,人身上什么都应是美的。你明白吧,首先应该了解一般哲学问题……”

孩子的反映:真能瞎扯……

5、伤感的语气

“唉,你们这一代呀,走下坡路了,真糟透了!没办法不让你们听那些东西……蜜蜂怎么着,你知道吗?人嘛,可惜也是那样子……”

孩子的反映:怎么是可惜呢?

6、特别的调子

“嘿嘿嘿、嘻嘻嘻、哈哈哈……来,咱们别在厨房里,别让姥姥听了去,我告诉你点儿什么……嘻嘻嘻,人开始是……”

孩子的反映:喝,好家伙!

除上述之外,还有用某个寓言故事来解释的。如生孩子的大白菜,带来孩子的仙鹤等等,而孩子年幼天真,可能会相信这些说法,而以后呢?人们可能会说,以后自然就清楚了。而问题就产生在这里,以后并不一定清楚。

那么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首先,应允许孩子的好奇心。3~5岁的孩子可能互相看对方那性器官:男孩的这样,女孩的那样。对这类事情家长完全可以置之不顾,用不着惊慌、威吓、羞辱以至惩罚。不久他们这方面的好奇心就会自然消失。只有当这种相互研究超出了游戏的范围时才应当平静地、果断地表示自己的不赞同。但这时也只是应当告诉他们:这样做不好看。说这话时应当使孩子十分信服,不过也只是如此而已,更多解释是不必要的。

其次,应当正确看待孩子纯真的爱的表示。拜伦6岁就“爱上了”自己的表姐,莱蒙托夫7岁就有了“初恋”。这种爱往往是单相的,极少有相互的。甚至对同性的孩子也会产生这种爱。家长应当明白,这种爱是十分纯洁的。这时家长应当做到7个“不”:即不从坏的方面去怀疑这种爱,不禁止孩子交往,不监视,不盘问,不嘲弄(玩笑也不要开),不表示同情,但也不暗示什么。

第三,应当平静地、无邪地、正确地、富有幽默地回答孩子们提出有关问题。

下面是一个回答有关问题的参考答案:

孩子问:“我是怎么来的?”

家长回答:“爸爸妈妈做的!”

“用什么做的?”

“用我们自己呀!你看过花是怎么做孩子了吗?花爸爸先把自己的一个小小的胚胎给花妈妈,有时让蜜蜂带过去,有时让风给带过去,和花妈妈的胚胎合在一起,之后胚胎就在花妈妈身上长大,然后结成籽,落到地上,就长成花孩子了。”

“我当时也是一个胚胎吗?”

“是呀!是爸爸妈妈两个人的胚胎合到一起变成的”。

“我将来也会有胚胎吗?”

“会有的。”

如果孩子问:胚胎在什么地方长大呢?

母亲完全可以指着自己的下腹部说:“在这儿,爸爸的胚胎和妈妈的合在一起就是你,你在妈妈的肚子里长得最好,最舒服,等你长到这儿放不下,就让你出来了。”家长在讲这一切的时候,应当心平气和,纯洁无邪。这时万不可表现出特别的热情或进行超出孩子理解能力的解释。否则就会弄巧成拙。孩子心里尚有不懂的问题并不可怕,所有这一切都可在孩子能够理解的时候,慢慢地讲给孩子听。

总而言之,如果孩子感到家长准备平静地轻松地回答一切问题,那么孩子也会对家长毫不隐瞒自己的理想,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不良的后果。

 
下页:同“变化”交朋友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