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人物传奇 < 生活点滴 < 般若人生网: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生命的使者(首都医院妇产科)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院报 作者:cq ( 字号:   )

1983年4月22日中午12时47分,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教授溘然长逝!人们赶来,向这位辛勤工作一生的老人最后一别。她,满头的银发、清癯的身躯。她,安详得象在凝思……

她为人民,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她已经把自己全部心血倾注到这块可爱的土地上了,就是这业已凝滞了血肉之躯,遵着她生前的遗愿,还要供医学科学研究之用。她的骨灰要撒向福建厦门附近的大海。

1 1901年12月25日(旧历11月13日),林巧稚出生在福建厦门鼓浪屿一个基督教徒的家庭里。她的父亲林良英毕业于新加坡的一所大学,以后从事教学和翻译。林良英是个思想开明的人。他无视“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识和社会习俗,十分疼爱小女林巧稚,亲切地称呼她:开谛。

林巧稚曾这样回忆那时的情景:我后来得知,我的问世是不受欢迎的,家人说:“又是女的!”“又瘦又小”。父亲回来了,把我抱在怀里,“我要她……”

林巧稚五岁时,母亲死于子宫颈癌。她是由大哥大嫂抚养大的。为了供林巧稚上学哥嫂的子女不得不中途辍学。

林巧稚的学医,或许是偶然的事情。

林巧稚在厦门鼓浪屿完成了女子师范学校的最后学业。夏日的一个上午,海潮稍许平息了它的热情,教室一片宁静。同学们正在上手工课,林巧稚专心致至地钩织一个图案,老师在她身旁驻足良久。“手很灵巧呀!当大夫倒挺合适。”老师脱口而出。

在上海考场。考生们都在“嚓”“嚓”“嚓”地作题,不知是天闷热,还是由于过分紧张,一位同学晕倒了,林巧稚赶忙去照料她。林巧稚虽然没有完成考题,但主考教师发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宝贵素质,她被录取了。

1921年秋,19岁的林巧稚只身一人风尘仆仆地来到北京协和医学堂,这座中国式绿色琉璃瓦宫殿建筑是当年美国教会开办,尔后是洛克菲勒出资的一座高等医学学府。一个柔弱女子将在这里度过八个艰苦的春秋。这里学业繁重、训练严格,竞争和淘汰近于残酷,她刻苦攻读,终于在192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了。入学时25名同学。毕业时只剩16名。

当她做实习医师时,看到产妇经历产痛的折磨,痛楚也炙着她那善良的心;而看到一个个宝宝呱呱堕地,她的喜悦却绝不亚于孩子的母亲。她选择了妇产科专业。

她学业优秀,工作勤奋,毕来后第三年便到英国伦敦医学院和曼彻斯特医学院进修深造。1933年又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进行医学考察。就在这时,她忽然接到院方的一封电报,要她立即回国,改学公共卫生。她断然拒绝,考察完毕,坚持从事妇产科专业。

在协和医院,她把自己全部奉献给了母亲和儿童。爱情和婚姻,竟然无暇顾及。

林巧稚说,只有做了医生,才知道怎样做医生。她对年轻时的一件事颇为感慨。一个长夜,林巧稚大夫守候一位产妇已经好几个小时了。她一会儿听胎心查宫口,一会儿为产妇擦汗喂水。宫缩来了,产妇迸住气使劲地拉着她的手。她的手被捏得有些发疼,但心里即很舒坦。科主任惠狄克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产房,他冷冷地说:“林医生,难道你认为为病人拉拉手、擦擦汗就可以当教授吗?”林巧稚默不作声,她认为,不理解病人,不同情妇女,就算不上一个好的妇产科大夫!

1939年至1940年间她又远涉重洋,前往美国芝加哥医学院进修学习。回国后不久,惠狄克离华,林巧稚便接替主任职务,成为协和妇产科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

以后四十余年,林巧稚一直是中国妇产科学界的佼佼者。

1941年珍珠港事件发生,太平洋战争爆发,协和关门。林巧稚一面在东堂子胡同十号挂牌看病,一面到中和医院上班,还要去北大任教。为生活奔波,她真正接触了下层百姓。

抗日战争胜利,蒋介石又挑起内战,共产党得民心、得天下。林巧稚要重新认识这个新世界。然而她以科学家质朴而深邃的洞察力,看清自己未来的前途。五十年代初,她的那篇著名的短文《打开协和窗户看祖国》是她投入党的怀抱的政治宣言,她以无比激动的心情说:“协和的窗户打开了,升起了毛泽东时代的五星红旗……。”

1955年,她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是其中唯一的女学部委员。

1959年,她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她为创建北京妇产医院做出了贡献,被任命为名誉院长。

她历任第一、二、三、四、五届人大代表,自第三届就是常务委员,她还是全国妇联的副主席。

她不仅多次率领医学代表团和友好代表团出访世界各国,而且在1973年至1977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医学研究顾问委员会(ACMR)聘请为顾问,出席此间一年一度的会议。每谈及此,林巧稚总会忍俊不禁地说:“我国妇女获得了如此广泛的解放,可我在那里,仍然是唯一的妇女。”

2 邓颖超同志曾经说:“林大夫不是一般的大夫,她对病人有一股特别的吸引力。”

三十年前,有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叫董莉的病人,怀孕三个月,子宫出血,经检查发现,出血来源于宫颈,取活体组织做病理切片,诊断是宫颈癌。按一般的处理办法,不仅孩子不能保存,还需要立即切除子宫。这对病人和她的家庭该是多么巨大的不幸!病人转到林大夫那里,她审慎地诊视了宫颈,她体察病人心情,她心里琢磨着“治病救人”四个字。治了病,就可以救人吗?那可不一定,就象这个病人……林巧稚想得很远,想得很深,。她决意要在严密观察下,使这次妊娠能继续下去。

有一度产前初诊拖到妊娠七个月才开始,林巧稚得知后,非常生气。她认为,让一个孕妇有了问题,已经感觉到不舒服才来找医生,这是产科医生的耻辱,产科医生的责任已经丢了一半。她强调产前检查应该再提前,最好从妊娠一开始便享受保护,确保母子的安全。

一九七五年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从郊区某县连续转来了五个先兆子 和子 的孕妇,有一个抽搐频繁发作,胎儿已死于宫内,林巧稚对此十分震惊、焦虑。“产科质量太差了,这是对妇女和孩子不负责!”她急不可待地写信给那个县的卫生局,让他们抓一抓孕妇的保健。

普及医学科学知识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林巧稚非常注重科普工作。她著文、演讲,接见青少年和妇女,她到门诊、病房,对妇女做面对面的宣传。她精确而又通俗的宣讲,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她主编的《家庭卫生顾问》、《家庭育儿百科大全》、《农村妇幼卫生常识问答》都是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畅销书。每月收到的数十封群众来信,她都分门别类地认真处理,她和全国各地各族人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心心相通。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国人民友好代表团赴西欧四国访问。团长是楚图南,林巧稚担任副团长。第一站英国,林巧稚久违了的雾都伦敦,空气清彻多了;四十多年的老朋友相会,十分高兴。第四天傍晚,到驻地一下车,她感到左腿有点发软,可能是累了。她很早就躺下休息,可是次日便起不来了。医生诊断是脑血栓,左侧轻度偏瘫。后来,下肢得以恢复,但左手却不灵。回国后,她便久卧病榻了。

在病房里,她又愉快地度过了几个生日。但她脑子可不得空闲,她回想几十年走过的路,她在筹划成立妇产科研究所,甚至连梦里还在为产妇接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周总理曾在一九六五年林巧稚主持的会议上,用这句话与大家共勉。周总理是这样做的。林大夫也是这样做的。这位生命的使者必将得到永生。

 
下页:从武媚娘到圣神皇帝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