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生活之友 < 生活点滴 < 般若人生网: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标点符号趣史
文章来源:周末 作者:纪维周 ( 字号:   )

我们现在使用的标点符号,是从国外引进的,到现在还不足100年。

最早采用新式标点的杂志是《新青年》。该刊在1918年5月号上,除了全部改用白话文外,还采用新式标点,造成很大影响。

倡导新式标点的人,首推陈望道。他在1918年5月,用文言文写了《标点之革新》一文,发表在《学艺》杂志第3卷上。不久,他又写了《新式标点的用法》,发表于1919年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十日刊》1至5号上。

另外,主张全面引进标点符号的,还有周作人、朱希祖、刘复、钱玄同等人。他们代表“国语统一筹备会”,于1919年11月29日向政府提出一份《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的建议。教育部即于次年2月,以第53号训令的形式通令全国采用、推广。鲁迅对采用新式标号符号不仅拥护,而且在作品里卓越地加以使用。

在中国推广新式标点符号,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起初受到顽固派的拼命抵制,他们硬说惊叹号(!)有什么好,放大了看像炮弹,缩小了看又像细菌,以此贬损标点符号的功用。翻译家林纾曾用文言文翻译过100多部外国小说,竟也抵制新式标点。当遇到外国文字中的省略号时,他宁可以“此语未完”夹注在译文中,而不肯直接采用符号“……”。

鲁迅在《忆刘半农君》一文中,曾回顾推广标点的艰苦历程:“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这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有些新文学作家在使用省略号时往往任意延伸,有的竟长达大半页,全是小点点,好像有什么神秘似的。鲁迅在《“……”“□□□□”论补》一文中嘲讽道:“在洋书上,普通用六点,吝啬的却只用三点,然而中国是地大物博的,同化之际,就渐渐的长起来,九点,十二点,以至几十点。有一种大作家,则简直至少点上三四行,以见其中的奥义,无穷无尽,实在不可以言语形容。”

标点符号在文章里虽然重要,但当时的出版界却不重视它,在支付稿酬时,一定要把标点和空格从字数中扣除,不给稿费。有一次,鲁迅应约为某书局翻译一本书,事先探知出版社不支付标点和空格的稿酬,于是干脆把已脱手的译稿从头到尾地连接起来,不让稿纸上有一个空格,既不分章节、段落,也不加标点符号。

译稿寄出没几天,书局就把它退了回来,并附了一封信,要求分出章节、段落,再加上标点符号。鲁迅复信说:“既要作者分段落、加标点符号,可见标点和空格还是必需的,那就得算字数了。”那家出版社没有办法,只好采纳了鲁迅的意见。

 
下页:欧陆趣闻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