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考古大发现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越王勾践剑
来源:生活百科全书 专题: ( 字号:   )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卧薪尝胆”.说的是公元前493 年,吴王夫差为报父仇,领兵攻打越国,越王勾践兵败投降.后来勾践表示顺从吴王,得到信任,3 年后得到释放回国。

勾践回国后,立志报仇雪恨.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他睡觉不用被褥,躺在草中.又在自己起居处悬挂一个苦胆,坐卧时都能看到;每次吃饭前,都要去尝一尝苦味.后来,他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发展生产,并亲自扶犁种田,让妻子纺织;同时奖励生育,增加人口,加强国力,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使越国强大起来,打败了吴国.接着,勾践挥师北进中原,在徐州大会诸侯,成为春秋末期的霸主。

后来,人们根据越王勾践的这段经历,概括出“卧薪尝胆”的成语,用来比喻刻苦自励,不敢安逸。

越王勾践还有一个嗜好,铸制名剑.据古书《拾遗记》记载: “越王勾践,使工人以白马白牛祀昆吾之神,采金铸之以成八剑之精,一名掩日,二名断水,三名转魄,四名悬翦,五名惊鲵,六名灭魄,七名却邪,八名真刚.”他还广泛地搜集、珍藏了许多名剑.当时有一个极有名气的宝剑质量鉴赏家,名叫薛烛,当他看到勾践珍藏的一把名为“纯钧”的宝剑时,不禁大吃一惊,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稀世之宝。

剑在我国已有3000 多年的制作历史.剑是中国武术器械中的“百刃之君”.在春秋战国时代,已有质量很好的铜锡合金剑,斗剑之风也较盛行,剑术理论也相应得到发展.据《吴越春秋》记载: 民间武术家越女,曾向越王勾践详论“剑之道”.战国后期,铁剑普遍出现.到了汉代,《晋书》中记载: “汉制·自天子至百官,无不佩剑”,并有一套严格的佩剑制度.击剑更是朝野风行,不少人以剑术立名天下.汉高祖刘邦自夸: “我提三尺剑取天下”,隋唐时,剑形十分精致华丽,贵族、学士亦多随身佩剑,对后世影响很大,故唐剑有“鼻剑”之称,宋代之后,击剑之风逐渐为剑舞取代。

由于中国名剑众多,收藏价值极高.特别是勾践死后,有许多人士曾绞尽脑汁去寻找他所珍藏的宝剑,结果一无所得.那么,越王勾践的宝剑到哪儿去了呢?

1965 年,在发掘湖北江陵的一座楚墓中,发现了两把珍贵的宝剑.其中一把就是长期失传的越王勾践的宝剑,宝剑全长55.7 厘米,剑身宽4.6 厘米,剑柄(剑把)长8.4 厘米.剑首(柄头)向外翻卷作圆箍形,内铸11道极细的同心圆圈.金黄色的剑身布满了黑色的菱形花纹,剑格(剑身与剑柄间突出部分)向外凸出,正面用蓝色琉璃,背面用绿松石镶嵌出美丽的花纹.其中一把剑上刻有“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8 个鸟篆体错金铭文.字迹非常清楚.这两把宝剑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出土时依然闪闪发光,剑刃极其锋利,一点点锈迹也找不到.因此,当越王剑在国外展出时,引起很大震动.有人甚至说,2000 多年前的中国人,一定会施展使剑不锈的“魔法”!

1968 年,考古工作者从河北省的一座古墓里,又发现了两把宝剑.这座汉武帝哥哥刘胜的古墓,距今也有2000 多年了.当刘胜还在做“靖王”的时候,就为自己后事作了安排.他挖了个很大的山洞作为自己的墓地;又做了件“金缕玉衣”,心想穿上这种“宝衣”,可以使尸体永不腐烂,结果怎样呢? 出土时,玉片已经散落,尸体早已烂得只剩下几颗碎牙.而作为殉葬品的两把剑,却金黄锃亮,闪着寒光。

越王剑也好,刘胜剑也好,当它们重见天日之后,引起人们的惊异——中国古人的“魔法”究竟是什么呢?

从现代科学仪器检验得知,这种古剑的成分是青铜,是用铜和锡按一定比例(铜居多)熔融浇铸而成.再经精心研磨,使它锋利.研究者又发现,剑身的黑色菱形格子花纹和乌黑发亮的剑格,原来是经过硫化处理的.也就是说,古剑的表面在形成过程中已和硫的化合物起过作用.经过硫化技术处理过的剑,就变得既美观,又耐腐蚀了。

1974 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墓的陶俑坑,发掘出3 把不寻常的青铜宝剑.这3 把剑埋在离地面大约5、6 米的湿土中,出土时居然锋利光亮,一下能划透10 几张报纸呢! 用电子仪器探测结果表明,在制作技术上,秦始皇陶俑坑青铜剑比越王剑又提高了许多——它采用了一种很了不起的表面处理技术,就是铬盐氧化法.这是用铬酸盐作氧化剂,在剑的表面上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层,保护着剑,使剑不再和别的物质起化学作用.这层致密的氧化层很薄很薄,只有一张报纸的1/10 那么厚.这确是我国古代材料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成就.而国外则在本世纪30 年代才提出在有色金属表面用铬酸盐处理技术的专利,这已比我国晚了2000 多年。

下页:独石教堂的发现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