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文苑艺海-千古之谜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名画《马拉之死》为何如此构图?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作者: ( 字号:   )

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大师雅克·路易·大卫(1748—1825 年)的传世之作《马拉之死》,以真实的细节成功地再现了人民之友——马拉遇刺身亡的情景.画面上: 赤裸着上半身的马拉倒在浴缸中,脸上显出濒于死亡的表情,包着浅黄色头巾的脑袋斜靠在身后的家俱上,鲜血正从胸肋部流下,染红了身下洁白的浴巾.右手握着鹅毛管笔无力地垂落在浴缸外,旁边即是致他于死地的匕首.左手拿着凶手所写的便条搁在浴缸边的桌子上,便笺上写着: “1793 年7月13日玛丽·安娜·夏洛特·科黛,致公民马拉: 我十分不幸,为指望得到你的仁慈,就足够了.”浴缸边的木柜上放置着墨水瓶、鹅毛管笔和马拉生前写的一张附有纸币的信笺,笺上写道: “请将这份钱转给一位有着5 个孩子的母亲,她丈夫已为国捐躯.”木柜正面还有“献给马拉,大卫”的题词,整个画面有力地表现了革命家马拉生活的简朴、工作的勤奋以及为共和国忘我献身的高贵品质,揭示了法国大革命时代的英雄内容和精神。

众所周知,让·保尔·马拉是18 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著名革命家,雅各宾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积极鼓吹革命暴力,坚决反对右翼吉伦特派的妥协投降政策,因而遭致吉伦特派残余分子的嫉恨,他们阴谋以卑鄙的手段除掉马拉.1793 年7月13日,一位来自南方的年轻女子科黛先后3次来到位于巴黎圣·奥雷诺大街的马拉住所,要求会见马拉,均被侍卫和马拉夫人婉拒,双方发生了争执.正泡在浴缸中的马拉得知情况后便命令侍卫放科黛进去.可是,不久就从浴室里传来了马拉的惨叫声……

马拉遇害的消息传出后,群情激愤.国民公会迅速召开会议,会上有人慷慨陈词,要求严惩凶手,并大声呼吁: “大卫,你在哪里? 现在你应该再画一幅! ”“拿起你的画笔,为马拉报仇.要让敌人看到马拉被刺的情景而发抖,这是人民的要求! ”“对,我一定画一幅! ”在场的大卫满怀激情地回答.在接受这一光荣的任务后,大卫就赶赴现场,亲眼目睹了马拉被刺的惨象,并画了素描速写.3 个月后,一幅题为《马拉之死》的油画即在卢浮尔宫公开展出.人们参观后交口称赞此画艺术地再现了马拉的崇高形象,但大家对画家为何如此构图则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绝大多数人认为,不言而喻,大卫是以写实的手法,撷取马拉生前常常被迫在浴缸中工作这一典型场景作为: 创作素材的.至于马拉为何要以这样的方式工作,则完全与他所得皮肤病有关.法国大革命初期,为了及时地出版《人民之声》报,处于反动密探和刺客重重包围中的马拉,不得不经常在穷苦人家的地窖和城外采石场的洞穴里进行写作.长年累月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工作使马拉染上了湿疹,并蔓延到全身,因而被迫经常泡在水里以稍稍缓解病痛的折磨.同时,作为国民公会的代表,马拉重任在肩,每天必须处理大量公务.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就在浴室里放了一张小办公桌,在墙壁上安了一个小书架,以便随时翻读书刊、批阅文件.画家就是据此构思创作的.况且,大卫本人也说过: “在马拉被刺前几天,我被派去访问他.我见到他在浴缸中的情景使我惊讶.浴缸旁边有一只木墩,上面放着墨水瓶和纸,在浴缸外的手却在书写关于人民福利的计划.我认为,把马拉为人民而操劳的生活情景展示给人民是有益的.”也有人认为对该画的创作构思根本不应作如是观,大卫如此构图与马拉所得疾病没有丝毫关系.据专为马拉遗体做防腐处理的医生断定,马拉患的是麻风病而非湿疹.所以大卫在绘制《马拉之死》时仅是借鉴参考了同年前些时候他为另一位革命英雄——勒佩蒂埃所作肖像画的手法.勒佩蒂埃生前也是国民公会代表,遭反动分子暗杀后,大卫曾为他画像.画面中死者赤裸着上身倒在床上,致命的伤痕清晰可见,造型单纯明确,意境崇高,艺术处理极为成功.现在大卫决定以同样的手法塑造马拉为革命献身的英雄形象,所不同的只是这次马拉是死在浴缸中.当然,还有一些艺术史家们主张应从纯艺术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大卫既是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巨擘,又是一位写实派画家,正是这种双重性决定了《马拉之死》的艺术构思.大卫年轻时曾在信奉新古典主义的画家维恩门下学习,1774 年因获罗马奖而得以赴意大利观摩研究古希腊、罗马的雕刻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接受了古典主义思潮的影响,注重深刻的内容和严谨的形式,强调严格的素描和明确的造型,力求画风朴素明朗.另一方面大卫在大革命期间作为雅各宾派的一员,积极投入了火热的革命斗争,主张艺术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必须服务干为建立共和政治这一崇高目标.所以大卫的艺术观在相当程度上又是现实主义的,即强调真实性、典型性.由于这个缘故,《马拉之死》才获得了如此深刻的典型意义和感人力量。

《马拉之死》享誉画坛已近两个世纪,后人对大卫当初为何如此构图众说纷坛.但由于迄今尚未发现画家本人就此问题所作的详细说明,所以上述种种观点孰是孰非,实难定论.真相如何尚有待于人们继续探索.(李建中)

下页:名画《玛哈》以谁为模特儿?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