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文苑艺海-千古之谜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刘松年《耕织图》是否传世?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作者: ( 字号:   )

《耕织图》是将我国古代人民的食和衣两大生产系统,即耕和织按照其生产过程而绘制的一种特定形式,其主要目的是让统治者“知稼穑之艰难及蚕桑之始末”.这一形式首创于南宋绍兴年间于潜县令楼(王寿),据楼(王寿)的侄子楼钥在《攻媿集》中记载: 耕、织二图“耕自浸种以至入仓凡二十一事,织自浴蚕以至剪帛凡二十四事,事为之图,系以五言诗一章,章八句,农桑之务,曲尽情状”,后呈于宋高宗,“即蒙玉音嘉奖,宣示后宫,书姓名屏间”.由于统治者的倡导,《耕织图》便成为一种比较固定的绘画形式传了下来,且历代摹本、刻本不下几十种,其中令人注目的是南宋刘松年的本子。

刘松年是南宋画坛四大家之一(另三位为李唐、马远、夏圭),据《画史会要》载: “刘松年,钱塘人,居清波门外,俗呼暗门刘,淳熙画院学生,绍熙年间待诏.山水、人物师张敦礼而神气过之.宁宗朝进《耕织图》,称旨赐金带”.刘松年的同类作品还有《丝纶图》、《宫蚕图》、《春社图卷》等,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因此,他画《耕织图》是完全可能的.但是,自刘松年将此图献于宁宗之后,在公开场合就未能再见到刘本《耕织图》了,历宋、元、明数代,一直鲜有人知其下落,直到清乾隆年间,这个问题才被画家蒋廷锡之子蒋溥提了出来.当时,蒋溥向清高宗献上一卷《蚕织图》,图上共绘24 事,每事之空处又用小篆题24 首楼(王寿)之诗,图尾落款为“松年笔”三字.后有元明诸家题跋,最重要的恐怕是元代赵子俊的跋语: “《耕织图》二卷乃程氏旧藏,每节小篆皆随斋手题”,这明确地指出了程氏家中原来藏有《耕织图》,后由随斋(即程棨)用小篆题诗于上.蒋溥据此及落款推测这就是刘松年的真迹: “伏考松年绍熙时在画苑进《耕织图》,或者此其一欤? ”蒋溥将《蚕织图》呈于清高宗后,高宗深信不疑,将其收藏于御书房,并著入《石渠宝笈》.但到乾隆三十四年(1769 年),清高宗新得一图,是与前述《蚕织图》“纸幅长短画篆体格悉无弗合”的《耕图》,图后有元代姚式题跋: “《耕织图》二卷,文简程公曾孙棨仪甫绘而篆之”.文简程公即南宋著名学者程大昌,由此跋来看,则此图应由程棨所绘.清高宗据此又重新考证,认为这《耕织图》是元代程棨按楼(王寿)本的临摹,“松年笔”三字“腕力既弱,腹无记印”,是后人伪题,而刘本已佚.于是,刘松年《耕织图》传世与否被清高宗一锤定音,海内外学者一直沿用这一观点.清高宗后在《耕图》上题诗,并将此图二卷藏于贵织山堂,又摹刻于石上,陈列于多稼轩.1860 年,《耕图》原作被英法联军劫走,现存美国华盛顿的Freer 美术馆。

然而,今天的人们毕竟不会被200 年前清高宗的一句话挡了路.由宋人《蚕织图》在黑龙江的重新发现为楔子,有人开始重新怀疑清高宗的论断,并考虑刘松年《耕织图》存在的可能性.人们发现,历代主张刘本传世的不乏其人,在画史著作中也记载了不少刘本的线索,特别是在清初徽州吴其贞《书画记》中记载了他曾看到三种传为刘松年所画的《耕织图》版本.第一次是在屯溪(当时属休宁县)程隐之肆中,此本“气色尚佳,多残缺处,画法精工,然非刘笔,乃画院中临本”;第二次是在其堂兄仲坚处,也被吴其贞认作是临本;第三次是在休宁县榆村程怡之家中,此次唯见《耕图》一卷: “色新法健,不工不简,草草而成,多有笔趣,……识四字曰刘松年笔”.由此看来,吴其贞曾看到三个与刘松年有关的《耕织图》版本,其中一个被认为是真迹.另外,《东图玄览》一书也载余杭方相卿家藏有刘本《耕织图》.鉴于吴其贞是在休宁县东南境与歙县间看到上述三个版本,而程棨亦为休宁县会里人,与上述屯溪、榆村相去甚近,又同姓程,因此,在这三个版本与所谓的程棨本之后,我们隐约看到了这样一条暗线,刘松年的《耕织图》似乎一直在影响着这一带所有的《耕织图》版本.进一步考虑,我们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为何有如此多的传为刘松年本或摹本《耕织图》流传在皖浙一带? 它们与刘本的关系究竟是伪本还是一般摹本? 如纯系伪本,为何不伪制更有影响、更有价值的楼(王寿)原本? 若为摹本,那它们的原本又在哪里? 南宋期间显赫一时的程氏家族是否可能得到刘本? 现藏美国的究竟是刘本还是程本? 归根结蒂,就是刘松年《耕织图》究竟是否传世? 传在何处? 是哪一本? 能否重见天日?

这一个谜,或许要等熟悉皖浙藏画的人、或是了解程氏家族的人、或是能见到美国藏本的人来研究解答了.(赵丰)

下页:罗德岛太阳神巨像的原貌如何?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