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山川名胜-千古之谜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太阳门何以如此神秘?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作者:

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的的喀喀湖东南21 公里、海拔4000 米高的层峦叠蟑的安第斯高原上,有一座前印加时期的蒂亚瓦纳科文化遗址.自1548年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发现了这个被印加人称作蒂亚瓦纳科的小村落、并向外界报道后,以精美的石造建筑为特征的蒂亚瓦纳科文化就此著称于世.自那以后,围绕这个遗址是什么时代建造的、由何人建造的、究竟是什么所在整整讨论了4 个多世纪。

这是一个星散在长1000 米、宽400 米的台地上的大遗迹群,地处太平洋沿海通往内地的重要通道上,遗址被一条大道辟为两半,大道一边是占地210平方米,高15 米的阶层式的阿加巴那金字塔,另一边是由长118 米.宽112米的台面组成的卡拉萨萨亚建筑.该建筑至今仍完好无损,四周围以坚固的石墙,里面有梯级通向地下内院,西北角就坐落着美洲古代最卓越、最著名的古迹之一——太阳门.它被视作蒂亚瓦纳科文化的最杰出的象征。

蒂亚瓦纳科文化是公元5 世纪到10 世纪之际影响秘鲁全境的一支文化.作为该文化的代表太阳门,由重达百吨以上的整块巨型中长石雕镌而成,造型庄重,比例匀称.它高3.048 米,宽3.962 米,中央凿一门洞.门楣中央刻有一个人形浅浮雕,人形神像的头部放射出许多道光线,双手各持着护仗,在其两旁平列着三排48 个较小的、生动逼真的形象,其中上下两排是面对神像的带有翅膀的勇士,中间一排是人格化的飞禽,浮雕展现了一个深奥而复杂的神话世界.这块巨石在发现时已残碎,1908 年经过整修,恢复旧观.据说每年9月21日黎明的第一缕曙光总是准确无误地射入门中央。

在印加人创造蒂亚瓦纳科文化年代,尚未使用有轮子的运输工具和驮重牲畜,因此在这云岚缭绕、峭拔高峻的安第斯高原上建造起如此雄伟壮观的太阳门,确是不可思议.16 世纪中叶,西班牙殖民主义者见到这座庄严的古建筑时,曾认为是印加入或艾马拉人造的.但艾马拉人不同意此说,认为太阳门远为古老,是太阳神维拉科查开辟天地,建造了太阳门和蒂亚瓦纳科其他各种动人心魄的建筑群.欧美大百科全书叙述了两种传说,一个传说说是由一双看不见的手在一夜之间建造起来的;另一传说说是那些雕象原是当地居民,后来被一个外来朝圣者变成了石头.长期定居在拉巴斯的奥地利考古学家阿瑟·波斯南斯基则在本世纪上半期提出一个假想,认为该文化年代可上溯到13000 年前,它建在一个巨大的甜水湖岸上,湖水来自融化了的冰河期的冰川,由科拉族、阿拉瓦族缔造了史前期的城市,太阳门是个石头日历,后来火山爆发或其他自然灾祸毁灭了这古老城市和文明.然而上述这些说法仅是神话传说而已。

为弄清蒂亚瓦纳科文化的来龙去脉,美国考古学家温德尔·贝内特用层积发掘法证明该文化最早年代为公元300—700 年,太阳门等建筑在公元1000年前正式建成.这里原是宗教圣地,朝圣的人群跋山涉水去那里举行朝拜仪式,可能就在朝拜同时运来了建筑材料,建造了这些宏伟建筑物.前苏联历史学家叶菲莫夫、托卡列夫也赞同这一观点.但问题是,在当时生产力极为原始,怎么把重上百吨的巨石从5 公里外的采石场拖曳到指定地点,要完成这任务至少每吨要配备65 人和数英里长的羊驼皮绳,这样得有26000 多人的一支庞大队伍,而要安顿这支大军的食宿,非得有一个庞大的城市,但这在当时还没出现.另有不少人认为,当初是用平底驳船从科帕卡瓦纳附近采石场经过的的喀喀湖运去石料的,据地质考查,当时湖岸与卡拉萨萨亚地理位置接近,后来湖面降低才退到现在位置,如这一说法成立,那使用的驳船要比几个世纪后的殖民主义者乘坐的船还要大好几倍,这在那时也是不可能的事。

玻利维亚著名的考古学家、蒂亚瓦纳科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卡洛斯·庞塞·桑西内斯和阿根廷考古学家伊瓦拉·格拉索用放射性碳鉴定,蒂亚瓦纳科始建于公元前300 年,公元8 世纪以前峻工,一般认为在公元5 至6 世纪.建造者可能是安第斯山区的科拉人.他们都认为太阳门是宗教建筑.不过前者认为蒂亚瓦纳科是当时举行宗教仪式的中心场所,太阳门是卡拉萨萨亚庭院的大门,门楣上图案反映了宗教仪式的场面.伊瓦拉·格拉索认为,太阳门很可能是阿加巴那金字塔塔顶上庙堂的一部分,因为把它看作凯旋门或庙堂的外大门,显得过于矮小,尤其是中间的门道,稍高的人非得弯腰才能通过.美国的历史学家艾·巴·托马斯也认为遗址是科拉人建造的,但不是宗教活动场所,而是一个大商业中心、文化中心,阶梯通向之处是中央市场,太阳门上的浅浮雕,其辐射状的线条表示雨水,两旁的小型刻像朝着雨神走去,以象征承认雨神的权威。

至于有人将蒂亚瓦纳科说成是某一时期外星人在地球上建造的一座城市,太阳门是外空之门,那无疑是极其荒诞的一种看法了。

虽然400 多年来,对蒂亚瓦纳科文化,对太阳门众说纷纭,各持己见,但相信有那么一天,太阳门的本来面目会揭示天下.(赵长华)

下页:“男岛”、“女岛”今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