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名人悬案-千古之谜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珍妃是怎样堕井溺死的?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作者:

珍妃,姓他他拉氏,满洲镶红旗人.其父长叙曾任广州将军、户部、礼部侍郎.珍妃的童年是在广州度过的.广州得全国风气之先,与外洋接触较多.因此珍妃从小就对摄影照相、风琴、钟表之类的东西发生了兴趣.入京后,父亲又延聘江西举人文廷式为西席,故珍妃“颇通文史”.她“才色并茂,且有胆识,实女子中不可多得者”.(《十叶野闻》)光绪十四年(1888年)珍妃13 岁,与异母胞姐瑾妃一起应选入宫.次年光绪帝大婚,册封为珍嫔.甲午战前,珍妃颇得西太后宠爱.光绪二十年,西太后万寿庆典前夕,她被晋封为珍妃.但是此后帝、后因和、战分歧,矛盾冲突,西太后遂迁怒于珍妃,杖责之外,遽降为贵人.光绪帝发动戊戌变法,珍妃全力支持,西太后大为怨恨.戊戌政变后,光绪帝囚于瀛台,珍妃则被削去封号,禁于景运门外的三所,西太后谋废光绪,珍妃公开“抗辩”,为光绪帝“讼冤”,恳求宽免,西太后对她恨之入骨.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七月,八国联军进攻北京,西太后仓惶出逃,临行前夕,珍妃被西太后下令溺死在宁寿官外的井中,年仅25 岁。

珍妃堕井溺死的真相到底如何? 历来人们说法不一。

一说是因珍妃请求“皇上留京”,触怒了西太后,西太后遂下令将她扔到井里.《景善日记》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记载说: “晨,老佛爷……匆匆装饰,穿一蓝布衣服,如乡间农妇.……妃嫔等皆于三点半钟齐集,太后先下一谕,此刻一人不令随行.珍妃向予太后反对者,此时亦随众来集,胆敢进言于太后,谓皇帝应该留京.太后不发一言,立即大声谓太监曰: ‘把她扔到井里去! ’皇帝哀痛已极,跪下恳求.太后怒曰: ‘起来,这不是讲情的时候,让她就死罢,好惩戒那些不孝的孩子们,并叫那些鸱枭,看看他到羽毛丰满的时候,就啄他母的眼睛.’李莲英等遂将珍妃推于宁寿官外之大井中.皇帝怨愤已极,至于战栗.”《庚子国变记》)景善是后党分子、顽固派载澜之师,时任内务府大臣.事情发生的当天正好在宫内入值,所记当为信实可靠.类似的说法还有,许指严《十叶野闻》的记载比《景善日记》还要具体详细,但稍有不同.许文说: 西太后“召帝与妃嫔齐集,将行,珍妃昂然进曰: ‘皇帝一国之主,宜以社稷为重,太后可避难,皇帝不可不留京.’太后怒甚,视之以目,忽厉声顾命内监曰: ‘可沉彼于井中.’内监即取毡裹妃,欲持去,皇帝哀痛已极,长跪恳求,谓彼年幼无知,幸太后恕其生命.此时太后怒不可遏,曰: ‘速起勿言,此时尚暇讲情理乎? 彼必求死,不死反负彼.天下不孝之人当知所戒,不见夫鸱鸮乎,养得羽毛丰满即啄其母之眼,不杀何待? ’盖此语明斥光绪帝戊戌之事也.”黄濬在《花随人圣盦摭忆》中也说: “盖妃之死,全在‘帝当留京’一言,此语含义至多,故后必死之也.”黄还不无惋惜地说: “妃之死,自在发言不择时”.但又说: “然尔时戎马崩腾,间不容发,妃若不言,又安可得也.”

但是也有人说珍妃并未讲过“皇上留京”一语,珍妃堕井是西太后用封建的贞节观,诱逼所致.《控鹤珍闻》说: “太后又曰: ‘予亦不欲挈之行,途中见之生恨,若留此,则拳众如蚁,彼年尚韶稚,倘遭污,莫如死之为愈.’……内监知太后意已决,遂持毡推之宁寿官外大井中.”此外,《清朝野史大观》、日本人中久喜周所著《西太后》以及前故宫博物院的有关珍妃之死的调查材料也皆持这个说法.民国十九年五月,故宫博物院周刊为了出版《珍妃专号》,曾就珍妃堕井溺死的真相调查了当年的旧宫监和宫女.一位白姓宫女说: “入井前一夕,慈禧尚召妃朝见,谓现今江山已失大半,皆汝所致,吾必令汝死.妃愤曰: ‘随便办好了.’”一位旧宫监唐冠卿则说: “闻珍妃至,请安毕,并祝老祖宗吉样.后曰: ‘现在还成话吆? 义和拳捣乱,洋人进京,怎么办呢? ’继语音渐微,哝哝莫辨,忽闻大声曰: ‘我们娘儿们跳井吧! ’妃哭求恩典,且云: ‘未犯重大罪名.’后曰: ‘不管有无罪名,难道留我们遭洋人毒手么? 你先下去,我也下去! ’妃叩首哀恳,旋闻后呼玉桂(即崔玉贵),桂谓妃曰: ‘请主儿遵旨吧! ’妃曰: ‘汝何亦逼迫我耶? ’桂曰: ‘主儿下去,我才下去呢! ’妃怒曰: ‘汝不配! ’忽闻后疾呼曰: ‘把她扔下去吧! ’遂有挣扭之声,继而怦然一响,想珍妃已堕井矣! ”白姓宫女曾侍候过珍妃,甲午战后被西太后逐出,珍妃之死虽不尽知,然其言尚可参酌.而唐姓太监所讲“继语音渐微,哝哝莫辨”,很可能就是前面《控鹤珍闻》中所讲的“倘遭污,莫如死”之类的话.这些回忆都证实了一点,珍妃确实是西太后一手杀害的。

除了上述两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说是珍妃“行前未尝见过太后”,光绪帝亦是“辛丑始知妃死的”.王照在《方家园杂咏并纪事》中说: “外兵逼京,太后将奔,先命诸阉掷珍妃井中,诸阉皆不敢行,二总管崔玉贵(桂)曰: ‘都是拙小子,看我去’.于是玉贵拉珍妃赴井口,珍妃跪地,请求一见老佛爷之面再死.玉贵曰: ‘没那些说的.’一脚踢之入井,又上以石.辛丑回銮后,上始知之,惟悬妃之旧帐于密室,不时徘徊帐前饮泣而已.”崔玉贵是继安德海之后得宠的内监总管,又是李莲英入宫的推荐者,在内监中辈分最高,专横跋扈,不可一世.结合珍妃久被幽废的情况,这一说法也很难说没有一点道理。

西太后杀死珍妃后,就挟持光绪帝西逃了.八国联军入城第二天,珍妃的尸体由留宫内监从井中捞出,草草浅葬于京西田村.西太后回銮后,为了钳制舆论,掩盖自己杀害珍妃的罪行,伪善地宣称珍妃因“随扈不及殉难宫中”,并追封珍妃为恪顺皇贵妃。

珍妃不幸惨死的真相披露于世后,引起了人们对她的无限同情.一批正直的官僚、士大夫知识分子如朱祖谋、李希圣、范肯堂、李岳瑞、恽薇孙等人均曾托词寓讽.恽薇孙著名的《落叶词》就是描写珍妃之死的: “金井一叶堕,凄凉瑶殿旁;残枝未零落,映日有辉光;沟水空流恨,霓堂与断肠;何如泽畔草,犹得宿鸳鸯.”珍妃的老师文廷式在听到珍妃惨死的消息后,无限悲恸,特作《落花》诗8 首,以示哀悼.继又作古宫词24 首,叙景仁宫往事,由授读内廷直至珍妃被幽废堕井,可视为珍妃的小传.其词凄绝、哀惋,备极沉痛,令人难以卒读.这些词章既是歌哭,也是对西太后暴逆无道的抗议。

最后,还要提一下的,就是在清末少数野史笔记小说中还流传一种说法: 说西太后并非非要杀死珍妃不可,珍妃被害纯系“崔某之意”.如《清宫遗闻》说: “推妃堕井乃内监崔某意.西后且云: ‘予向言遭乱莫如死,非必死珍妃,乃予一言,崔遽堕之井.予见崔,心辄怦怦动,因谪崔,调李莲英为内监总管.’”这是西太后为了开脱自己的罪责,故意嫁祸于人.我们只要稍加思索,不难知道: 崔玉贵纵然胆子再大,若无西太后严旨,无论如何也不敢去杀死一个妃子.因此,这种说法是根本不可信的.(谢俊美)

下页:张文祥为什么刺杀马新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