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民族宗教-千古之谜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胡格诺教徒为什么会掉进“圣巴托罗缪之夜”的陷阱?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作者: ( 字号:   )

公元16 世纪,一场席卷整个西欧的宗教改革运动使罗马天主教会发生了分裂,一个名为新教的大教派分离出去了.两大教派在基本教义方面倒没什么原则差别,新教的“新”就在于不承认罗马教皇的统治地位,并且简化了宗教仪式,采用民族语言而不是采用过时的古拉丁语传教.新教在各国又有不同的派别: 德国和北欧各国为路德教派,瑞士、法国和苏格兰为加尔文教派,英格兰为国教会即圣公会.法国的加尔文教徒又叫胡格诺教徒。

天主教和新教虽同出一源,但分裂后相互视为仇敌,还往往发展为相互厮杀.在法国,自1562 年瓦西镇发生天主教徒屠杀胡格诺教徒的事件之后,便爆发了极其残酷的宗教战争.这场杀戳持续整整10 年后,双方才表示愿意和解.胡格诺教徒的重要首领、波旁家族的那瓦尔诸侯国君主亨利与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国王查理九世之妹玛格丽特·华洛瓦还订了婚,并定于1572 年8月在首都巴黎举行婚礼.这对仇恨双方来说都是一个盛大的庆典,为此法国各地数百名胡格诺教徒贵族云集天主教势力的中心巴黎城.他们当中有胡格诺教徒最显要的领袖人物,如年迈的海军上将科利尼,战死疆场的胡格诺军队统帅的儿子、年轻的孔德亲王等.婚礼在8月18日举行,事后许多胡格诺教徒仍滞留在巴黎,因为他们不仅觉得呆在首都既舒适又安全,而且他们还召集更多的胡格诺教徒,准备从这里出发去援助尼德兰新教徒反对西班牙统治的革命战争.“圣巴托罗缪之夜”终于降临了。

1572 年8月24日凌晨,巴黎数万名天主教市民伙同警察与士兵对城内的胡格诺教徒进行血腥的大屠杀,他们根据事先画在胡格诺教徒居所门前的白十字记号闯进屋去,把多数还浓睡未醒的胡格诺教徒尽行杀戮、然后剥光死者的衣服,将尸体抛进塞纳河中.这一夜,包括科利尼上将在内的3000人成了牺牲品.查理九世的妹夫亨利及孔德亲王因刚改宗天主教而幸免于难.继巴黎大屠杀之后,另外许多法国城镇也发生了屠杀胡格诺教徒的事件.由此又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宗教战争,直到1598 年南特赦令颁布后才告停息。

胡格诺教徒的领导人都是阴谋场中的老手,在圣巴托罗缪之夜以前10年中,他们曾多次挫败了天主教徒的种种阴谋,自己也对敌方施行过各色诡计,为什么这一次会掉进人家的陷阱而束手待毙呢? 胡格诺教徒在对方阵营中的密探为什么没有发现半点征兆呢? 为什么在事发之前两天有人袭击了科利尼上将,而且在他的住所附近布置了1200 名前膛枪手,而胡格诺教徒还是无动于衷呢? 这实在叫人大惑不解,怪不得引起了种种推测。

胡格诺教徒及各国新教徒长期认为,圣巴托罗缪之夜是法国天主教徒预谋的一次背信弃义行为,有的还把梵蒂冈罗马教廷也牵扯进来了.胡格诺教徒由于信守妥协所以毫无防备,遭此厄运.这种说法于情于理都是讲得通的,但是终因缺乏充足的原始资料而使其可靠性大打折扣.尽管太后喀德琳·美第奇和查理九世在事后写给教皇的信件中大肆张扬他们与天主教徒的预谋,但有人认为这不过是做样子给西班牙等天主教强国看的,并非真有其事。

学术界后来更倾向于这么一种观点,即圣巴托罗缪之夜不是巴黎天主教徒的预谋,梵蒂冈更没有插手,而是垂帘听政的王太后一手导演的.她眼看科利尼上将快要说服年轻的国王出兵援助尼德兰反对西班牙,心急如焚,认为这是拿法国的命运去冒险,于是决心除掉海军上将和准备参战的胡格诺教徒.而科利尼他们只注意防范法国天主教徒的首领吉斯家族的暗算,根本没想到多次与胡格诺派谈和妥协、眼下正利用胡格诺派同吉斯家族抗衡的王室会在自己背后捅一刀,结果罹此大难.天主教会的史学著作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否认法国的天主教徒与圣巴托罗缪之夜有任何瓜葛,称他纯粹是王室为剪除叛逆而采取的极端行动.这恐怕说不过去,因为第一,天主教首领吉斯家族确实参加了预谋;第二,普通的天主教徒充当了主要凶手,他们的仇恨早就被教会人士特别是耶稣会的修士们煽动起来了。

当时英国驻法大使弗伦西斯·沃辛海爵士则别有一种感慨,他从使馆的窗口目睹了圣巴托罗缪之夜的惨状.这位毕业于间谍学校的外交官以他的职业目光来看待这一事件,在事后给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信中,他认为胡格诺教徒吃亏就吃在情报混乱上.他们尽管在对方安插了不少间谍,但互不通气,更谈不上配合行动,所以落得个引颈就戮的下场.他得出的教训是必须建立一个协调情报工作的中心机构,有意思的是,后来他被女王任命为英国谍报机关的负责人.沃辛海爵士的看法不无道理,然而圣巴托罗缪之夜很可能是临时在深宫中决定的,对此间谍们也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因为太后将女儿许配给异教徒亨利·波旁并不是借举行婚礼之机来捕杀胡格诺教徒,而是为了利用胡格诺教徒来抗衡吉斯家族.可是到婚礼前后,胡格诺派在巴黎和王宫中的影响急剧上升,科利尼上将甚至快要左右查理九世了,加上他们在巴黎公开招兵买马去援助尼德兰人,这一切遂使太后改变初衷,动了杀心.而且有材料说,查理九世是在母后的高压下,直到事发前一天才同意这次屠杀的.怪不得胡格诺教徒对来到身后的死神毫无察觉.还有一种解释,那就是科利尼等人在过去10 年内多次挫败对手在战场上的进攻和密室里的阴谋,加上婚礼前后他们在巴黎的实力地位与影响空前提高,故而放松了警惕,以为敌人不敢贸然行动,结果上当.这种说法也有它的道理.(丁笃本)

下页:梁武帝有没有会晤过菩提达摩?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