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民俗传说-千古之谜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鬼究竟指的是什么?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作者: ( 字号:   )

鬼,在古代中国人头脑中,往往指的是人死后肉体腐烂,而灵魂却会变成为鬼.这种观念,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有,正如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和评论家萨缪尔·约翰逊所说: “在原始人那里,鬼魂的存在是绝对不成问题的.而我们如果从炎热的南国一直旅行至遥远的北方,就会发现鬼魂又有着莫大的国际性.”

鬼,当然是没有的,然而,鬼观念却在中国古代十分盛行,从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代开始,直到最后的封建王朝——清代,整个中国,上至皇帝,下至乡野,从汉族到各兄弟民族,各个等级、各个区域和各种不同年龄的人,信鬼者比比皆是.早在春秋之时,孔子就说过: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鬼.”到了宋代,某些地区甚至还流行着杀人祭鬼的风俗,于此足见我国古代崇鬼信鬼之风是如何的盛行.尤其是在一些少数民族中,名目繁多的鬼,几乎渗透于现实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景颇族人信奉的鬼有天鬼、风鬼、雷鬼、太阳鬼、月亮鬼、地鬼、山鬼、水鬼、谷鬼、火鬼、家堂鬼、寨神鬼等等,多达100 多种.碧江怒族崇信的鬼灵有13 种,基本可分为氏族鬼灵、自然鬼灵、灾疾鬼灵和“民族”鬼灵四大类.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形形色色的鬼,如佤族称使人头痛、肋骨痛、脚痛的鬼为“吉轴”,使人皮肤发痒的鬼叫“阿瑞”,夜间变鸡或狗害人的鬼叫“司呢”,使人耳朵痛的鬼叫“阿人各”等等.在傣族一些手工艺人中,还有崇信铁匠鬼、酒鬼等等,举不胜举.但苗族人却认为非正常死亡的灵魂才是鬼,如刀下鬼、溺死鬼、跌死鬼、吊死鬼、难产鬼、饿死鬼、冻死鬼等,而达斡尔族人则以为非正常死亡的,也可以是神。

饶有趣味的是: 鬼还有尊与卑、大与小、善与恶之分,大凡善鬼能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人平安;而恶鬼则专与人作祟.尽管鬼的种类和名称繁多,且无所不在,妇孺皆知.然而,鬼的形象如何? 却鲜为人知,《淮南子·泰族训》称: “夫鬼神,视之无形,听之无声,然而郊天,望山川,祷祠而求福,零兑而请雨,卜筮而决事.”王充在《论衡·论死篇》也认为“鬼神,荒忽不见之名也”.说鬼是无形无声、不可捉摸,然又神通广大.不过,从南朝梁《殷芸小说》卷二所记,“颜渊、子路共坐于门,有鬼魅求见孔子,其目若日,其形甚伟.子路失魄口噤;颜渊乃纳履拔剑而前,卷握其腰,于是化为蛇,遂斩之”.于此可大略看到鬼的外形和眼睛,确有其形.而记载最为详细的当首推《唐逸史》,书载唐“明皇因痁疾昼卧,梦一小鬼盗太真香囊及上玉笛.上叱问之,奏曰: ‘臣乃虚耗也,能耗人家喜事成忧.’上怒,欲呼武士.俄见一大鬼破帽蓝袍,角带朝靴,捉小鬼刳其目,劈而啖之.上问: ‘尔何人? ’曰: ‘臣终南进士钟馗也.武德中应举不第,触阶而死,得赐绿袍以葬,感恩发誓,为帝除虚耗妖孽之事.’言讫,梦觉,而疾遂瘳,乃诏吴道子画之”.这里鬼的形象不但鲜明,而且有了言行,不再是无形无声了。

其实,诚如徐华龙先生所指出,崇鬼信鬼观念的出现,实导源于人类早期阶段对自然及本身认识的浅薄.在一个部落中,一旦有人死去,其他成员则认为是一种不祥或灾难,以为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支配着人的生命,由此而产生恐惧感,从而出现对鬼的崇拜(《民间文艺季刊》1989 年第2 期).笔者认为,平时同吃同住的氏族成员,一旦死去,往往受到人们的怀念,某些人还会在睡眠中梦见其人,梦中之人当然是无影无声的,在科学极不发达的时代,这自然也是鬼观念出现的根源之一.不过,最初的鬼指的是什么? 迄今仍未定论。

《礼记·祭义》称: “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释鬼,“人所归为鬼.从儿,像鬼头.从ム,鬼阴气贼害,故从私.”《尔雅》云: “鬼之言归也.”而《列子,天瑞篇》则记: “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归也,归其真宅.”上述均是我国古代权威著作对“鬼”字原始意义的解释,即鬼就是“归”或人死后的归宿.其实不然,当代著名学者如章太炎、王国维、沈兼士、罗振玉、郭沫若、于省吾等等,都对这一传统的说法提出了质疑.指出“鬼”字本义是表示一定实体的事物,是原始象形字,并非幽灵虚幻之义.章太炎在《文始》卷二指出鬼“声与鬽近.鬽,老精物也.……鬼,疑亦是怪兽,……鬼,夔同音,当本一物.”

沈兼士先生则依甲骨文中“鬼”字的原形,多数下身如人体,而头部特别夸大(《国学季刊》五卷三号,1935 年),印证了章氏的说法.章太炎先生依《说文》而断定鬼与禺同,是大型母猴,进而判定鬼即是夔.象形字“鬼”字本义为被发、巨首、直立、人形同于夔的怪兽,但是作为原始鬼的夔具体又是什么呢? 按照欧阳宗书先生的归结,大致有如下几种: 1.山: 也即山魈、山鬼.据《神异经》、《元黄经》、《国语·鲁语》韦昭注可知,其形貌为人面猴身,一足.2.山鬼: 依《永嘉郡记》和《夷坚乙志》载,山鬼亦即山.3.独足鬼: 按《述异记》卷下和《异苑》卷六,可知独足鬼便就是夔.4.魍魉: 见于《国语.鲁语下》: “木石之怪,曰夔、蝄蜽.”所指即魍魉.5.魑魅: 从《永康郡记》将山鬼说成是魑,以及《左传·文公十八年》所记和古语“魑魅魍魉”连用,可知魑魅也即夔,但其形貌已变为四足.6.神: 主要依据《山海经·西次四经》郭璞注,知神亦为夔类.7.山精: 按《玄中记》及葛洪《抱朴子·登涉》所记,山精即山,也即为夔.此外,按古文献记载及前辈学者的考证,还有山都、枭阳国人、赣巨人等等,都同属夔之类.而真正具备夔之形貌特征的,按欧阳宗书先生的主张,所指即狒狒,其特征正与古文献中夔的形貌相符。

《辞海·生物分册》“狒狒”条称: “狒狒,哺乳纲,猴科.雌、雄大小相差悬殊,……头皆大;而吻部雄长雌短;四肢粗壮.毛呈浅灰褐色;面部肉色,光滑无毛;手脚黑色.雄的自头部两侧至肩部分披长毛,状如蓑衣,故又名‘蓑狒’.欧阳氏据此主张中国原始的鬼就是狒狒(《民间文艺季刊》1990 年第4 朗),确有可取之处,然对于《吕氏春秋》、《国语·鲁语》韦昭注,《神异经》、《述异记》等书所记“夔一足”,却较为勉强,因之我国原始的鬼,指的是什么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华东)

下页:黄帝是男还是女?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