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体坛趣闻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鸳鸯球拍的始末
来源:奇闻趣事 作者:

1971 年第31 届世乒赛上,我国年轻选手梁戈亮运用两面不同性能的球拍让欧洲选手大伤脑筋.梁戈亮横握球拍,一面用的是反贴胶皮,另一面用的是与众不同的长颗粒正贴胶皮.两面胶皮的颜色雷同.他在比赛中交替使用,改变球的旋转,使对手防不胜防.他的打法,引起了国际乒坛的注意.人们对他的打法议论纷纷,说他用的"鸳鸯球拍",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特别是他发球之前,拍子藏在台面下,对方看不清他用哪一面发球,想通过击球的声音来判断吧,他发球一刹那又跺一下脚,把击球声音盖住了.外国人常常为吃他发球感到恼火.也有些外国选手赛前赛后总是好奇地要看他的球拍,为了保密,他有时从包里拿出另一块球拍給人家看,常把外国人引进了"迷魂阵"。

粱戈亮的球拍并不违反规则,但却在国际乒坛上引起了多年的"马拉松"式的争论.有的欧洲国家的乒协提出,禁止使用两面不同性能的胶皮.理由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最起码要看得清楚对方用什么样的胶皮来击球,这样才能打出水平,不然就像猜谜一样,成了球拍比赛.运动员失误多,比赛越来越不精彩,观众也看得莫名其妙.长此下去,乒乓球将会失去观众,不利于这项运动的健康发展.中国乒协对这些提案持反对态度.理由是两面不同性能胶皮完全符合规则.运动员充分发挥球拍的作用是一种创新,再说要掌握这种打法难度很大.我们的意见受到不少国家和地区乒协代表的赞同.讨论时,双方各持己见,最后只能表决.按国际乒联章程规定,欧洲国家的这种提案涉及到修改规则,必须达到代表大会3/4 的多数同意,才能获得通过.结果,欧洲国家的提案在70 年代多次被否决。

一些欧洲国家对球拍问题的看法,客观地说也有一定道理.特别是联想到周恩来总理关于体育比赛要光明磊落的谈话,徐寅生认为,虽然运用两面不同性能胶皮符合规则要求,展现的也是真本事,但作为我们这样一个乒乓球大国,处理问题不能只考虑对自己有没有利,应该多从如何有利于乒乓球运动正常、健康地发展来考虑问题.我们既要赢球又要赢得人心,让人家口服心服.今后要考虑国际乒乓球运动的全局,根据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案。

直到80 年代初,国际乒联对"鸳鸯球拍"加以限制时这个问题才告结束。

下页:失败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