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千古之谜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观音菩萨是如何由男变女的?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作者: ( 字号:   )

对于现代的中国人(尤其是汉人)和日本人等东亚民族中的一般大众来说,观音菩萨(或称观世音菩萨)始终是一位美丽端庄,大慈大悲,以大神通普救一切众生的佛教女神.但是,人们不太熟悉的另一个事实是,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观音菩萨却是一位男神; 他往往是上身裸露,手执莲花,半透明的袈裟自腰间下垂,复盖臀部和大腿,头戴冠冕,颈挂项圈,手套臂环、镯头等饰物的男神.汉文"观音"意译自古印度的梵文Avalokitesvara.或以为,avalokita义"观",svara 义"音"(指祈祷者的声音),意即该菩萨时刻在观察人间一切众生的疾苦,听取其吁请,故汉文译作"观音".但是,也有人认为,avalokita 义为"观境"或"正觉"、"无上智慧",isvara 义为"进退无碍"、"一切自在",意谓该菩萨能够自由地达到无上智慧,故汉文译作"观自在"。

据说,观音最初乃是南印度的一个男性神祗,于公元3 至7 世纪期间被佛教的大乘教派--尤其是中印度摩揭陀国的大乘教派--所采用,和文殊菩萨一起,备受各地的崇拜.普通大众視观音菩萨为彻底的慈悲怜悯之心的化身,他在这方面甚至超过了佛祖释迦牟尼.有关观音的一个传说记云,他出于对天下一切众生的怜悯,故发重誓放弃成佛和达到最终寂灭,以便持续不断地广布佛教教义,直至最后一个生物得以觉悟,脱出轮回之苦.观音就这样无限期地滞留在世上,自己却失去了最高佛果.不过他在普通大众心目中的地位却上升至无限高度.信徒凡遇急难之事,大多频颂观音名号,以期脱离灾厄.我国唐初高僧玄奘西游印度,在其《大唐西域记》中载云,漕矩吒国的商人们在海上遭遇庞大的怪鱼,将有灭顶之灾.但大商主对同伴们说: "我闻观自在菩萨于诸危厄能施安乐,宜各志诚,称其名字."诸人旋即同声念诵菩萨名号,怪鱼便即隐没.当时"俄见沙门,威仪庠序,杖锡凌虚,而来拯溺,不逾时而至本国矣.""沙门"即是男性的佛教僧侣,可知印度的观音是为男相,其职能主要是以大慈悲救苦救难,地位与作用大致类似于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中的毗湿奴。

在我国西藏的佛教中,观音也作男相,他被说成为藏族的创始者,是西藏的保护神,称作"持莲者".这位慈悲之神控制着诸道轮回,其形像通常为11 个头(分成三层)和8 只手,并如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中的主神之一湿婆那样佩戴着髑髅项链.西藏佛教徒祈请观音菩萨的最通用诵辞便是广为人知的"六字真言"--"唵摩呢八弥吽"。

在中原地区的佛教中,观音菩萨的状貌则迥然不同,无论是大悲观音、千手观音、白衣观音还是过海观音、送子观音或紫竹观音,都毫无例外地呈女相,稍后的汉文佛教典籍中也多将观音描绘成女身.《编年通论》卷十记云: "南山道宣律师尝问天神观音大师缘起.天神对曰: “往昔过去劫有主曰庄严,夫人曰宝应.生三女,长曰妙颜,仲曰妙音,季曰妙善.……现千手千眼圣像.”"据云,妙庄王久无后嗣,50 岁后仅得三女.但其小女儿妙善公主却颇具善根,不爱宫廷的荣华富贵,一心向往出家修行,志在超度众生.最后竟致断然拒绝了父王要她结婚的命令.妙庄王在百计罔效的情况下便下令处死妙善公主.但是,行刑的剑砍到公主身上便断裂为二,矛刺上去也变得粉碎.后来公主又被勒死,然而其灵魂一入地狱,地狱立即化作天堂.冥国之君阎罗为了保全地狱,只得将她送回人世.于是,妙善公主转生在普陀山的一朵莲花上,并在那里生活了九年,治病、拯溺,救苦救难,妙庄王因其恶业而遭到恶报.他病得痛苦不堪,百药无效.唯一的药方是: 别人自愿献出一手、一眼.合成药膏.但是无人肯作这类牺牲,即使他的长、次二女亦然如此.于是,妙善公主遂发大慈大悲之心,舍身献出一手一眼,治愈了父亲的痼疾.妙庄王为示感激之情,便令工匠塑妙善公主之像,旌表其善迹.妙庄王的原话是令工匠塑造"全手全眼"之像,但却被误听成"千手千眼",从而塑成了千手千眼的观音像,也就出现了后世"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观音菩萨"的称呼。

白衣观音,又称白衣大士、白处观音,其形像更具有女子的特色.《大日经疏》卷五云: "半啰嚩悉宁,译云白处,以此尊常在白莲花中,故以为名.亦戴天发髻冠,袭纯素衣,左手持开敷莲花.以此最白净处生出普眼,故此三味为莲花部母也."有时候,白衣观音足边站一男孩,或者手中抱一婴孩,遂又成求子心切者崇拜之至的"送子观音"或"送子娘娘"。

与观音菩萨由男变女这一演化过程最为相关的两个问题是: 甲.观音是在什么时候由男变女的?乙.观音为什么会由印度的男神变为中国(及日本等东亚国家)的女神?关于第一个问题,或以为中原地区女相观音之始当在12、13 世纪,因为唐宋名手所画的观音像俱不饰妇人冠服; 有人则认为当稍早,即在11 世纪; 更有人认为应早在七八世纪,因为盛唐时期吴道子画的观音像便垂璎带钏,显然已呈女相; 此外,尚有主张始自六朝者.诸说纷纭,迄今并无定论.关于第二个问题,有人认为,由于中国本地的人民迫切需要一个深具爱心,尤其是对妇女和儿童深具爱心的偶像,故逐步创造出了女性的观音形像.有人则认为,在印度的观音形像本来就带有柔和的女性色彩,所以最终在中国演变成完全的女相.还有人主张,由于唐初传入中国的景教(基督教的一支)传播了有关圣母玛利亚的信仰,从而影响中国人,将观音演变成了女相; 故观音实际上是"东方的玛利亚".这些说法各持一端,都有一定的依据,但谁都无法力排众议,独树已说。

下页:海明威为什么自杀?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