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千古之谜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吗?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作者: ( 字号:   )

宋代张择端所作《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美术遗产中的伟大作品之一,是我国古代风俗画的杰出代表.自从它问世以来,受到上至当朝皇帝、下至文人学士的赏识和珍藏,辗转至今,历时八九百年,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历史上对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的年代,以及"上河"一词曾有过一些争论.对画中描绘的是清明时节,从金代以来,似无异议."清明"一词,最初见于金人张著的跋文,在他的跋文中曾引《向氏评论图画记》说,张择端有《清明上河图》及《西湖争标图》,这样《清明上河图》的名称才开始定下来.元人杨准在他的长跋中还着重说明这画卷题签的是宋徽宋赵佶,并盖有小印.明人李日华在他的《味水轩日记》中记载,这画卷不但有宋徽宗的瘦金体题签、双龙小印,并且有宋徽宗的题诗,诗中有"如在上河春"一句,这样一来,这画卷描绘的是春天景色就更不用怀疑了.近代及当代美术史家郑振铎、徐邦达、张安治等,更大张"清明节"说.如郑振铎说: "时节是清明的时候,也就是春天三月三日,許多树木还是秃枝光杈,并未长叶,天气还有点凉意,可是严冬已经过去了."这样,把"三月三日"这个具体日子也肯定下来了.又如张安治在新近出版的《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介绍丛书·清明上河图》一书中肯定这幅画是描绘"在清明节这一天城郊人民的种种活动",画面上描绘了"一些清明节的风俗特征,如上坟、探亲、轿上插柳枝、大店铺装饰了“彩楼欢门”等"。

1981 年《美术》第二期所载孔宪易《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似乎是第一个对画中描写清明节提出异议的.孔除对上述跋文及《味水轩日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外,并就画面中所描绘的内容提出了八点质疑,现简介如下: 一、画卷的开始,画有一队小驴驮着木炭从小路而来."这是画家首先告诉读者,这是秋天,冬日不久来临,这些木炭是东京准备过冬御寒用的".秋季营运冬季货物比较合理,商人早在春天营运冬季货物,在时间上来说太早了,不符合经济规律.二、画面有一农家短篱内长滿了像茄子一类的作物,赵太丞家门口垂柳枝叶茂盛,还有画面上出现了光着上身的儿童,这些都不可能是清明时节的事物.三、画面乘轿、骑马者带着仆从的行列,上坟后回向城市一段.孔文分析了拿着扇子、光着膀子等人物形象之后认为,"这群人虽然有上坟扫墓的可能,倒不如说它是秋猎而归更恰当些.因为,上坟四季皆有可能,就插花而言,春秋二季都能解释得通.今从画面种种现象来看,说是秋季更符合实际些".四、画上有不下于十个持扇子的人物形象,除个别上层人物有可能用扇"便面"外,一般群众持扇应该说是夏秋季节用于驱暑、驱蚊,如果这画卷画的是清明时节,感觉不大对头.五、草帽、竹笠在画面上多处出现.孔文认为"草帽、竹笠是御暑、御雨的东西,图中既不下雨,这肯定是御阳用的,根据当时东京的气候,清明节似无此必要,这是值得我们怀疑的".六、画面上有"一处招牌上写着“□暑饮子”(“暑”字也可能是“香”字)这样的小茶水摊."孔文认为"如果“□暑饮子”中的“暑”字不错的话,这足以说明它的季节".七、在虹桥的南岸、北岸、桥上有几处摊子上放着切好的瓜块.孔文认为可能是西瓜.八、画面上"临河的一家酒店,在条子旗上写着“新酒”二字,这是画家明确地告诉读者,画的是中秋节前后"(着重号系孔文所加).孔文查证了资料,两宋间无清明卖"新酒"的记载,而《东京梦华录》却有"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的记载.至于"彩楼欢门",根据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酒店的"彩楼欢门"系永久性的,并非清明特有的标志。

孔文最后还对画中的"城门楼"作了分析,认为那城楼可能是东京宋门外东郊的蜘蛛楼.为此并提出了下面的设想: 据《宋会要辑稿》载,当时东京内、外城及郊区,共划分136 坊,外城东郊区共划分3 坊,第一坊是清明坊.同时,从《东京梦华录》中得知,在坊巷中有"军巡铺"及"望火楼"的设置,这些"军巡铺""望火楼"是北宋政俯专款修建的,有些是借庵、观、寺、院等处的,正因为这样,认为清明坊可能借蜘蛛楼作望火楼以备警.这样一来,《清明上河图》便可以解作从清明坊到虹桥这一段上河的景色了。

《清明上河图》除以其深刻的题材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举世瞩目外,还以其丰富性和真实性受到专家学者们的赞赏,画中所描绘的情景甚至地理位置都可以从《东京梦华录》中得到印证,对于这幅写实性的风俗画,孔宪易的文章尽管尚无足够的有力的论证推倒"清明节说",对《清明上河图》的题解其理由尚难令人置信,但他在文中提出的几点质疑也不无道理。

继孔宪易《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后,最近邹身城在中国宋史研究会上提出论文《宋代形象史料〈清明上河图〉的社会意义》,认为"清明"既非节令,亦非地名.画面涉及沿河数里好几处街道,并不局限于郊外一个地点.图中景物有摊贩桌上切开的西瓜,有光着上身在街头嬉戏的儿童,还有十多人挥动扇子,这些都不是清明时节的征候.这里的"清明"一词,本是画家张择端进献此画时所作的颂辞,所以距北宋较近的金代留下跋文说: "当日翰林呈画本,承平风物正堪传".点明此图主题在于表现承平风物,然而这种歌舞升平,正是北宋末年社会大动乱的前奏.明代董其昌《容台文集》认为张择端新作是"南宋时追慕汴京景物,有西方美人之思".则是说靖康之变后,画家流亡南宋,回首北望,勾起国恨家仇,此时此地追慕故国风物,寄托着深沉的哀思.果真如此,画题"清明"一词使这幅画的主题带有讽刺性的色彩.尽管孔、邹二文尚无足够的论证推倒"清明节说",对《清明上河图》的两种新解也还尚有商榷之处,然而,对《清明上河图》这幅写实性的风俗画的研究总算有了新的突破,广大读者期待着专家学者们对它作更深入的研究。

下页:《神农本草经》作者为何人?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