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千古之谜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本牛流马”究竟为何物?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作者: ( 字号:   )

向为史家乐道的木牛流马究竟是何模样?如果有谁想按图索骥,只照《三国演义》所列制造木牛流马法去复制,这同想制作永动机一样是徒劳的.《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二回描写孔明制作的木牛流马,"宛然如活者一般; 上山下岭,各尽其便".而且将舌头扭转,牛马就不能行动,再扭过来,便又长驱大行,真是奇妙得很。

木牛流马是存在的实物,并非小说家杜撰,最早记载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及《后主传》等书: "(建兴)九年春二月,亮复出军围祁山,如以木牛运.""十年,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十二年春,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但是,由于古代没有留下任何实物与图形,后人无法复制,不知其中机窍到底如何,加上《三国演义》的润色,更使它添上了神秘的色彩.多少年来,人们对木牛流马的解释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概括起来,有以下5 种说法:

一、木牛流马是普通独轮推车。

《宋史》、《后山丛谭》和《稗史类编》都说: 木制独轮小车,汉代称为鹿车,经诸葛亮改进后称为木牛流马.到了北宋,在沈括《梦溪笔谈》中开始出现了"独轮车"的名称.近人机械工程家刘仙洲也持此见.四川渠县蒲家湾东汉无名阙背面的独轮小车浮雕及同县燕家村东汉沈府君阙背面的独轮小车都再现"木牛流马"的模样.这种小车的形态和构造,因地制宜,略有不同,故各地所称"手推车"、"二把手","鸡公车"等,都是指这种独轮小车。

二、木牛流马是四轮车、独轮车。

高承《事物纪原》卷八说: "(诸葛亮始造)木午,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 流马即今独推者是,民间谓之江州车子."这在《诸葛亮集》、《资治通鉴》里也有些根据,范文澜明确提出这个观点.其确凿佐证是成都羊子山二号汉墓出土的"骈车"画像砖,其右下角有人推独轮小车的形象."木牛流马"的称呼来历,因为独轮车不用牛马,一个人能推走,为不吃草的牛(木牛)、能流转的马(流马),这正如今人把拖拉机叫做"铁牛"、摩托车叫"电驴子"一样。

但这两种解释也有欠妥之处: 独轮车、四轮车机械原理十分简单,何劳"长于巧思"的诸葛亮亲自制作?而且独轮车早在2000 多年前就有了,诸葛亮沿用了这种独轮车,还值得史书上大书一笔吗?

三、木牛流马是奇异的自动机械。

此说以《南齐书·祖冲之传》、《太平御览》、《辞源》等为代表,其主要内容是: 三国时代,运用齿轮原理制作机械,己屡见不鲜.东汉时毕岚作翻车是利用齿轮转动来汲水的一种装备.三国时韩暨又制造水排,利用水力驱动水轮来灌水.魏国有个马钧,他重造出指南车,又能用水力发动,使木人击鼓吹萧,跳丸掷剑,春磨斗鸡,变巧百端.而诸葛亮只能制造独轮车,不是相形见绌吗?《南史·祖冲之传》: "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可知祖冲之是亲眼见过木牛流马的,又因木牛流马的启发,他便创造一种机械运行的工具,比木牛流马更胜一筹.由此可知,木牛流马一定是利用齿轮原理来制作,否则祖冲之不会有兴趣拿它来作参考和对比.可惜的是此论缺乏确凿的论据和实形。

四、不明确指什么东西。

《三国志》、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和《辞海》只笼统地说"三国时诸葛亮所创制的运输器具"。

五、是一种具有特殊外形及特殊性能的独轮车。

近人陈从周、陆敬严查检文献根据,勘察川北广元一带现存古栈道的遗迹、宽度、坡度及承重等数据,提出新观点: 木牛有前辕,引进时人或畜在前面拉,还有人在后面推.有车轮架,车身长4 尺,宽近3 尺.流马不是四轮车,与木牛大致相同,但没有前辕,进行时不用人拉,仅靠推,车身狭长,车形似马。

陈、陆的观点较为接近事实,但总觉有点欠缺.看来木牛流马究竟为何物结论为时尚早.有兴趣的人们,特别是研究中国文化史的专家、学者和四川的同志,不妨试一试,再提出一些新的见解来。

下页:“蛮人”是“乱沦者”吗?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