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地球奥秘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地球的起源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作者: ( 字号:   )

我们一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就同地球分不开了.地球作为我们诞生、劳动、生息、繁衍的地方,人类共有的家园,和我们的关系太密切了.那么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呢?

对于这一问题,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它有着种种解释,也留下了很多的神话传说。

我国古代有"盘古开天辟地"之说.相传,世界原本是一个黑暗浑沌的大团团,外面包裹着一个坚硬的外壳,就像一只大鹅蛋.多年以后,这个大黑团中诞生了一个神人--盘古.他睁开眼睛,可周围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他挥起神斧,劈开浑沌,于是,清而轻的部分上升成了天空,浊而重的部分下沉成了大地……

在西方国家,据《圣经》记载,上帝耶和华用六天时间创造了天地和世界万物.第一天他将光明从黑暗里分出来,使白天和夜晚相互更替; 第二天创造了天,将水分开成天上的水和地上的水; 第三天使大地披上一层緑装,点缀着树木花草,空气里飘荡着花果的芳香; 第四天创造了太阳和月亮,分管白天和夜晚; 第五天创造了飞禽走兽; 第六天,创造了管理万物的人; 第七天,上帝休息了,这一天称为"安息日",也就是现在的星期天……

现在看来,这些美丽的神话传说是没有科学根据的.随着生产的发展,对太阳系的认识也逐渐深刻.18 世纪以来,相继出现了很多假说.近数十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等近代科学的发展、天文学的进步、宇航事业的兴起等为地球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帮助,现介绍几种假说供参考.但要解开宇宙之谜,还须我们不懈的努力。

星云说: 法国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拉普拉斯(1749~1827)于1796 年发表的《天体力学》及后来的《宇宙的叙述》中提出太阳系成因的假说--星云说.他认为太阳是太阳系中最早存在的星体,这个原始太阳比现在大得多,是由一团灼热的稀薄物质组成,内部较致密,周围是较稀薄的气体圈,形状是一个中心厚而边缘薄的饼状体,在不断缓慢的旋转.经过长期不断冷却和本身的引力作用,星云逐渐变得致密,体积逐渐缩小,旋转加快,因此愈来愈扁.这样位于它边缘的物质,特别是赤道部分,当离心加速度超过中心引力加速度时,便离开原始太阳,形成无数同心圆状轮环(如同现在土星周围的环带),相当于现在各行星的运行轨道位置.由于环带性质不均一,并且带有一些聚集凝结的团块.这样在引力作用下,环带中残余物质,都被凝固吸引,形成大小不一的行星,地球即是其中一个.各轮环中心最大的凝团,便是太阳,其余围绕太阳旋转,由于行星自转因此也可以产生卫星,例如地球的卫星--月亮,这样地球便随太阳系的产生而产生了。

灾难学派的假说: 1930 年英国物理学家金斯提出气体潮生说,他推测原始太阳为一灼热球状体,由非常稀薄的气体物质组成.一颗质量比它大得多的星体,从距离不远处瞬间掠过,由于引力,原始太阳出现了凸出部分,引力继续作用,凸出部分被拉成如同雪茄烟一般的长条,作用在很短时间内进行.较大星体一去不复返,慢慢地太阳获得新的平衡,从太阳中分离出长条状稀薄气流,逐渐冷却凝固而分成許多部分,每一部分再聚集成一个行星.被拉出的气流,中间部分最宽,密度最大,形成较大的木星和土星.两端气流稀薄些,形成较小的行星,如水星、冥王星、地球等。

陨石论(施密特假说): 前两种假说都提出了一个原始太阳分出炽热熔融气体状态的物质.施密特根据银河系的自转; 和陨石星体的轨道是椭圆的理论,认为太阳系星体轨道是一致的,因此陨星体也应是太阳系成员.因此他于1944 年提出了新假说: 在遥远的古代,太阳系中只存在一个孤独的恒星--原始太阳,在银河系广阔的天际沿自己轨道运行.約在60~70 亿年前,当它穿过巨大的黑暗星云时,便和密集的陨石颗粒、尘埃质点相遇,它便开始用引力把大部分物质捕获过来,其中一部分与它结合; 而另一些按力学的规律,聚集起来围绕着它运转,及至走出黑暗星云,这时这个旅行者不再是一个孤星了.它在运行中不断吸收宇宙中陨体和尘埃团,由于数不清的尘埃和陨石质点相互碰撞,于是便使尘埃和陨石质点相互焊接起来,大的吸小的,体积逐渐增大,最后形成几个庞大行星.行星在发展中又以同样方式捕获物质,形成卫星。

以上仅介绍三种关于地球起源的学说,一般认为前苏联学者施密特的假说(陨石论)是较为进步的,也较为符合太阳系的发展.根据这一学说,地球在天文期大約有两个阶段:

(1)行星萌芽阶段: 即星际物质(尘埃,硕体)围绕太阳相互碰撞,开始形成地球的时期。

(2)行星逐渐形成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地球形体基本形成,重力作用相当显著,地壳外部空间保持着原始大气(CH·NH4,H2O,CO2,等).由于放射性蜕变释热,内部温度产生分异,重的物质向地心集中,又因为地球物质不均匀分布,引起地球外部轮廓及结构发生变化,亦即地壳运动形成,伴随灼热融浆溢出,形成岩侵入活动和火山喷发活动。

以上便是地球演化较新的观点.上述从第二阶段起,地球发展由天文期进入到地质时期。

下页:地球的年龄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