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中医养生 < 传统文化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善养生者,以养神为首要之务
来源: 作者: ( 字号:   )

《彭祖摄生养性论》节选浅说
精、气、神乃人生之三宝,而善养生者,以养神为首要之务,因为心神是人体的君主,君主安和,则众臣百姓安和,国家乃昌,故而心神得养则人体精气充盈,《黄帝内经》曰: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就是“神强”。
反之,争强好胜,拼命求取,则为“气强”,“气强”则心神躁动耗散,导致全身气血不循常道,百病丛生。神与五脏相应,又具体称为心神、肝魂、肺魄、脾意、肾志。文中具体列举了情志过度所导致的几种神伤:
一是各种条件不具足,却仍然处心积虑的去攀求,就会导致“志伤”,进一步解释就是“汲汲而欲,神则烦;切切所思,神则败”。这在当今社会表现得尤为突出,人际关系、工作等各方面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患得患失,汲汲营求,心累超过身累,亚健康状态比比皆是,各种精神疾病如失眠、梦魇、抑郁、焦虑等发病率持续攀升。如果能够懂得打扫心中杂乱的思绪,放下内心无谓的攀求,渐趋升华到“恬淡虚无”、“柔弱畏威”,则“神强”体康矣。
再者如内心积蓄的忧伤和悲痛久久不能排遣,则会导致魂伤魄散。《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可作典型,提醒我们放开怀抱、拓展心胸,志存高远,懂得掌控和调节自己的心境,才会身心调达,不至于伤残自己的神气。
《中庸》曰: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喜怒过度、憎爱无定,则心君无守,神气不能含藏,导致“神不归室”、“神不守形”。所谓“学问深时意气平”,无论修身还是养性皆在于此,所以“仁者寿矣”,因为神气充沛,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心神之君谁来掌控?是每个人自己,所以排除先天因素之外,每个人自己的身体状况都是由自己的思想、言语、行为所造成的结果,比如饮食无度、嗜酒熬夜、不知节欲、患得患失等等,使得身体衰败。若知调心,并在日常中注重养生、养心、养性,则身体康泰,年延寿益,自然是可以达到的。

下页:每天下蹲可强肾 睡前揉腹消化好 养生不用太花哨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