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医养生 < 传统文化 :当前
善养生者,以养神为首要之务
来源: 作者:

《彭祖摄生养性论》节选浅说
精、气、神乃人生之三宝,而善养生者,以养神为首要之务,因为心神是人体的君主,君主安和,则众臣百姓安和,国家乃昌,故而心神得养则人体精气充盈,《黄帝内经》曰: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就是“神强”。
反之,争强好胜,拼命求取,则为“气强”,“气强”则心神躁动耗散,导致全身气血不循常道,百病丛生。神与五脏相应,又具体称为心神、肝魂、肺魄、脾意、肾志。文中具体列举了情志过度所导致的几种神伤:
一是各种条件不具足,却仍然处心积虑的去攀求,就会导致“志伤”,进一步解释就是“汲汲而欲,神则烦;切切所思,神则败”。这在当今社会表现得尤为突出,人际关系、工作等各方面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患得患失,汲汲营求,心累超过身累,亚健康状态比比皆是,各种精神疾病如失眠、梦魇、抑郁、焦虑等发病率持续攀升。如果能够懂得打扫心中杂乱的思绪,放下内心无谓的攀求,渐趋升华到“恬淡虚无”、“柔弱畏威”,则“神强”体康矣。
再者如内心积蓄的忧伤和悲痛久久不能排遣,则会导致魂伤魄散。《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可作典型,提醒我们放开怀抱、拓展心胸,志存高远,懂得掌控和调节自己的心境,才会身心调达,不至于伤残自己的神气。
《中庸》曰: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喜怒过度、憎爱无定,则心君无守,神气不能含藏,导致“神不归室”、“神不守形”。所谓“学问深时意气平”,无论修身还是养性皆在于此,所以“仁者寿矣”,因为神气充沛,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心神之君谁来掌控?是每个人自己,所以排除先天因素之外,每个人自己的身体状况都是由自己的思想、言语、行为所造成的结果,比如饮食无度、嗜酒熬夜、不知节欲、患得患失等等,使得身体衰败。若知调心,并在日常中注重养生、养心、养性,则身体康泰,年延寿益,自然是可以达到的。

下页:每天下蹲可强肾 睡前揉腹消化好 养生不用太花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