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医养生 < 传统文化 :当前
黄帝内经素问: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来源:王庆其 作者:

《七篇》认为,气是宇宙的本元,气的升降相因,交错相感是产生自然界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根源。《六微旨大论》说:“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由作矣。”自然界一切气候现象都是由“五运”和“六气”两个“气象要素系统”交错叠加,经过自然的综合而形成的。这种运气交错叠加有着相对的稳定性和变动性。如果运气和时序主岁大致相合则气候谐和,风调雨顺,反之则时序错乱导致灾变。故《五运行大论》说:“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从其气则和,逆其气则病。”

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一段极好的记述:“大凡物理,有常有变。运气所主者,常也;异气所主者,皆变也。常则如本气,变则无所不至,而各有所占。故其候有从、逆、淫、郁、胜、复、太过、不及之变,其发皆不同。若厥阴用事,多风而草木荣茂,是谓之从,天气明洁,燥而无风,此之为逆,太虚埃昏,流水不冰,此之谓淫;大风折木,云物浊扰,此之谓郁;山泽焦枯,草木凋落,此之谓胜;大暑燔燎,螟蝗为灾,此之谓复;山崩地震,埃昏时作,此之谓太过;阴森无时,重云昼昏,此之谓不足。随其所变,疾疠应之,皆视当时当处之候。”运气的变化常中有变,变中有常,“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它提示人们应该把握运气的变化规律。“和其运,调其化,使上下合德,无相夺伦,天地升降,不失其宜”(《六元正纪大论》),即令人体和调于运气的生化规律,适应天地升降之宜,才能保持康泰;倘若违背了它,就难免不招致疾病。

“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概括地说明了自然界气运的谐调与否和气候、物候、病候的常变密切相关。所谓“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即气候与季节相应的为“当位”,见气候平顺,反之即是“非其位”,成为致病之邪(非时之气)。明·张介宾对此句有进一步的发挥,他从自然界气的运动变化联系到人体的气化。他说:“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故其在外有六气之候,在内则有九气之乱,而凡病之为虚为实为热为寒……盖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地也。”(《景岳全书》)六气的太过、不及,即成致病之“六淫”、情志内伤令气机失调,邪从内生。这一点,《七篇》与《举痛论》所提出的“百病生于气”的观点遥相呼应,也是“气—元论”哲学思想的生动体现。

下页:扁鹊中医的最高境界和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