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道学文选 < 传统文化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通玄真经精诚:圣人不忘利人
来源: 作者: ( 字号:   )

老子曰:大道无为,体寂漠也。无为即无有,体亦无形。无有者弗居也,无定方所。弗居者即处无形,无所不在。无形者即不动,虚故不造。不动者无言,理绝名迹。无言者即静而无声无形,名迹既无,影响何有?无声无形者,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耳目者,唯止于形声之上。是谓微妙,体则幽微,用成玄妙。是谓至神,为能善贷生成,而特不得其朕,斯神之至者。

绵绵若存,是谓天地之根。道体虚寂,生化无方,绵绵不穷,故为大块之本也。道无形无声,故圣人强为之形,以一句为名。夫道本无质,声何立哉?盖圣人强取途路之形,以字无名之体。一以指归万象,一以通贯性命,虽一句胜言,而形声辄具,天下所适,莫不由之。天地之道,大以小为本,多以少为始。天地至大,以微为本。象物至多,以一为始。天子以天地为品,以万物为资,功德至大,势名至贵,上天降圣子临庶类,因天地以定尊卑之位,假万物聿成贵贱之资,则可以至德。圣人功济区宇,盛名威势肃服寰海也。

二德之美,与天地配,且而与天地为品,万物为资,成斯贵大之二德,自可比配两仪矣。然其子于天,莫非立德之地,而偁此位为德者,亦所宜焉。故不可不轨,大道以为天下母。既德位配乎天地,即动用侔于造化,安可不执法大道,处无为之中,使夫天下日用而不知也?

老子曰:振穷补急,即名生利起,除害即功成。夫功名生于动作者也。振恤穷困,补救急难,固不免有仁惠之浮名,义济之小利。世无灾害,虽圣无所施其德,向使天下各得,则圣人之德何所施为也?上下和睦,虽贤无所立其功。君臣父子各当其分,则贤人之功成立无所也。故至人之治,含德抱道,推诚施无穷之知,寝说而不言,天下莫之知贵其不言者。夫有立德之迹,非含德也。循道而往,非抱道也。以其至乃称至人。盖推诚于中,任之自正者耳。虽知鉴无穷,而寝言玄默,故尸居环堵之室,而百姓自化。岂天下碌碌能贵其玄默之道哉?

故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可物之道者,非自然之常道也;可命之名者,非静体之常名也。故至人不处。著于竹帛,镂于金石,可传于人,皆其粗也。功名书于竹帛,典法刊于金石,皆有迹之功,非无为之道。较而论之,信粗矣。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异路而同归。同济治之心,异政化之路。末世之学者,不知道之所体一,德之所总要,取成事之迹,跪坐而言之,教其迹者,固不周物,徒敬其遗言耳。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多闻礼义者,适足感时,非致治之要也。

老子曰:心之精者,可以神化而不可说道,精之为用,无迹而物化,非名言所及也。圣人不降席而匡天下,情甚于言枭呼也。任乎精诚,其化如响。故端天下正矣。故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立言而独见信者,此以其诚信素著也。同令而行,诚在令外也。同出令而独施行者,由其诚副于令,民皆从之。圣人在上,民化如神,情以先之也。以其信在言前,诚在令外,故其化如神之速矣。动于上,不应于下者,情令殊也。情犹诚也。三月婴儿未知利害,而慈母爱之逾笃者,情也。婴儿岂知亲疏之利害也,然其慈爱弥厚,则交感之道明矣。故百姓无知,圣人无名,但相感而顺也。故言之用者变,变乎小哉;言教之化,不能变俗。不言之用者变,变乎大哉。精诚之感,天下皆化。信君子之言,忠君子之意,由信傃智,莫不顺其言。以诚至明,莫不副其意也。忠信形于内,感动应乎外,贤圣之化也。夫感道内著,化功外应也。贤谓君子,圣谓圣人,此所以同举成章者,圣人抱君子之能,君子阐圣人之化耳。

老子曰:子之死父,臣之死君,非出死以求名也,恩心藏于中,而不违其难也。夫为臣子者,岂钓忠孝之名以赴君亲之难?然恩义感中,则自有忘生徇节之事矣。君子之憯怛,非正为也,自中出者也,亦察其所行。君子怀仁,憯怛于世,非苟尚之直自中出,然不察其俗而教导之,则失于政矣。夜行圣人不惭于影,故君子慎其独也,圣人无私,君子居政。故虽处幽闇,而未尝慑惧,且不负物,宁愧影哉?舍近期远塞矣。自得为近物应为远舍其自得远岂通哉。故圣人在上,即民乐其治,在下即民慕其意,志不忘乎欲利人也。圣无私属而以当济为志,以济之无极,是称志焉。然亦非立志之志也。故其在位居方,百姓莫不安其德教,慕其诚素也。

老子曰:勇士一呼,三军皆辟,其出之诚。勇者,气也,气出乎诚,而三军众心为之僻易。向非义勇之气,感激之分,虽临敌执兵,然未能卫一身也。唱而不和,意而不载,中必有不合者。中谓内外感会之际也。夫我唱彼不和,我意彼不载,由其精诚未相接也。不降席而匡天下者,求诸已也,心诚则物应,形正则物儌。故说之所勿至者,容貌至焉,夫言说之教所不及者,则正形之化而可及矣。容貌所不至者,感忽至焉,正形之化所不及者,精诚之感而必及矣。感乎心发而成形,内全而外自化。形精之至者可以形接,而不可以照期。形谓容貌,精谓情感。二化之道,期可接乎形类,而不可县解而自期也。若然者,则中有所待,则何精之能纯,形之未正耳?非其形正而能感化于物者,未之有也。

老子曰:言有宗,事有本,言有立教之宗,事有制作之本。失其宗本,伎能虽多,不若寡言。既丧宗本,则蒡衍为害,固不及保其静也。害众者倕而使断其指,以明大巧之不可为也。班咈之巧,有为也,则名著而指断。造化之巧,无为也,是以用成而体全也。故匠人知为闭也,能以时闭不知闭也,故必杜而后开。顺于变化,与时成功,任乎知巧,必资终败也。老子曰:圣人之从事也,所由异路而同归,事异所顺,化同所归。其存亡定倾若一志不忘乎欲利人也。

处此四异之际,不忘乎利人之忘也。故秦楚燕魏之歌,异传而皆乐,九夷八狄之哭,异声而皆哀。哀乐者主于中,固非殊俗所能异也。夫歌者乐之征也,哭者哀之效也,精于中,应于外,故所在以感之矣。歌哭者,得丧之验也。夫治化之道,顺其生则皆乐,抑其性则皆哀,而群物怨畅之由,莫非君上之所感也。圣人之心,日夜不忘乎欲利人,其泽之所及亦远矣。故华夷皆化也。

老子曰:人无为而治,性静而安。有为者,即伤无为而治者,加知以事,故伤性本。为无为者,不能无为也。将有所存,斯有为矣。不能无为者,不能有为也。既失己之静性,安能治于物哉?人无言而神,神,精神也。虚寂乃全用耳。有言也,即伤无言之神者,言以辩物神理而系之,故伤也。载无言即伤有神之神者。存无于胸中,乃心之不能虚也。以是而碍,则精神不无伤也。

下页:天人合一思想在武术中的体现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