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本章以赤子来比喻得道的境界,告诉世人,只有像赤子那样纯真柔和,才能使人精力充实饱满,才能防止外界的各种伤害和免遭不幸。如果纵欲贪生,使气逞强,就会遭殃,危害自己,也会危害别人。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得道了的人就好像是刚刚出生的婴儿。含德之厚,是指得道;赤子,是指刚出生的婴儿。
人类的事情很有趣,刚出生时,每个人都是无心、无意、无情,没有好坏分别,没有远近亲疏。但随着与外境的接触的增多,人们开始有了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意向,自己的情感。这似乎是只有人类才有的良好品性。而终于有一天,人类中有极其少数的人幡然醒悟,原来我们的痛苦烦恼恰恰来自于此,于是他们带领人们修行,修行就是要让人类重新回到赤子般无心、无意、无情的状态。这些人就是宗教家。
老子作为中国道家的教主,这里他提出“得道了的人就好像是刚刚出生的婴儿”,分明也是在指导我们修行的方向。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道可道,非常道。大道是无法言说的。
那么,得道者又会有什么样的神奇功能?我们没有得道,当然也无法了知。无法了知就不敢瞎说,更不能轻易否定。
这里老子说,得道了的人,即便是毒虫、猛兽、凶禽都不能伤害到你。常人是很难理解这种说法的。但有一些事实我们又不能不信。古时得道者,大都愿意远离世间,独享山林。古代的山林不像现在,那时毒虫、猛兽、凶禽随处可见,如果不能达到“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的程度,那些隐居者不是自投虎口?即便是人口密集的现在,又有几个人能安然独居于山林之中?
据说,释迦牟尼为了觅得大道,独自在山中静坐了六年。其间深夜常常有毒虫、猛兽在身边游动,但他却毫发无损。这或许就是老子说的“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的境界。信与不信,全凭个人造化了。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pìn]牡之合而朘[zuī]作,精之至也。
得道了的人就像赤子,骨筋具柔,但抓取坚固。握,就是指抓取;固,就是指坚固。什么叫抓取坚固呢?就是不抓,不取,因为不执则不失。
赤子不恋万物,不执万象,哪里还会去染着男欢女爱?哪里还会因此动心、动意、动情?这就是精一不二,这就是妄念不生。
牝牡之合,是指男女情爱。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赤子整天嚎哭而不沙哑,犹如得道者终日做事而不损精神。这就是阴阳之和,这就是通顺自然。
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类疲劳素的分泌大多是因为心理上的紧张感所致,而紧张感又是因为我们在用心、用意、用情的缘故。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要知道只有和顺,即与自然相符,不强为,不妄为,才能够久长;知道这种久长,就是一种大智慧,大明白;久长的和顺有益人生,这就是吉祥。用心使气,这就叫逞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壮,还是指强。万物表现出强大,就意味着走向衰败,人类也是一样,为什么呢?因为与大道的柔弱性质不符,既然不符合“道”,那就会早完蛋。
世人求强大,苦海无边;圣人取柔弱,自在无穷。历代强大的帝王分崩离析,古今柔弱的圣人光辉长存,这就是明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