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老庄思想 < 传统文化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大器晚成 道隐无名
来源: 作者: ( 字号:   )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善成。

上一章谈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就是说大道的运动总是与现实社会的种种表现相反,又以柔软的态势出现。这些似乎都应为凡人所不齿。那么,世人对待大道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接着老子告诉我们: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上士听闻到道法,勤奋努力,依道而行,不敢有丝毫马虎。

上士,是指根器极高的人。这些人一旦有机会接触到大道,他们就会如饥似渴,如法修行,坚信不疑。

唐末有个道士叫吕洞宾,别号“纯阳子”。一天,他偶遇得道高人汉钟离。汉钟离向吕洞宾传道,吕洞宾闻道后恍然大悟,紧跟汉钟离学道,日后果然修得正果,成为“八仙”之首。像吕洞宾这样的人就属于上士。

现代人类被世俗熏染得越来越严重,有上士根器的人实在太少了。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中士听闻到道法,心生疑云,摇摆于两可之间。即便是想以道行事,也不知下手处。

中士相当于现在所说的专家、学者、大学教授、哲学家、科学家等。他们大多接触到大道后,或自以为是,或不以为然,或将信将疑。当然,一个人是上士、中士,还是下士?绝不是看文化程度的高低。有些人是高知识分子,但可能属于老子说的下士,而有些人一字不识,却属于上士。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下士听闻到道法,憋不住要大笑。笑什么呢?笑“反者,道之动”。他们会说,这是什么道?怎么与我知道的都相反呢?还以为“道”多厉害呢,原来大道的表现如此柔弱,有什么用呢?

这实在是一种愚痴的表现,老子说,这些人听闻大道要是不笑,那么,“道”也就不是“道”了。

哪些人属于下士呢?据统计,现在解读《道德经》的读本不下千种,其中有不少人不解老子深意,便胡说《道德经》中的某些话是消极的,或某些话与现代社会不符等等,想必这些编著人就属于下士了吧。

《道德经》被历代先皇圣人奉为经典,我们又哪里有资格在这里评头论足?连起码的恭敬心都没有,从哪里闻法?又从哪里“得道”呢?无法可闻,无道可得,又何来谈经论道呢?

闻道不解,笑论是非,便是下士。

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

所以,真正有成就(得道)的人就有这样的说法: 明白大道却好似暗昧;亲近了大道与世间法则相对照却好似倒退;平坦的大道看上去却好似崎岖不平;有大德的人却好似什么都不懂,空如山谷;德性充满的人却好似有缺陷;功德高尚的人好似缺东少西,一点也没有富足的感觉;质朴的人好似浑浑浊浊的样子;很干净的东西看上去却好似有污点。这些都是在继续谈“反者,道之动”。“道”的表现总是与人们的认识相反,这只有得道者才能体会到。

大方无隅;

太大的地方是没有菱角的,即便这个地方是个方形,你也很难找到它的菱角,为什么呢?太大了的缘故。比如,北京基本上是遵循方块形状建设的,那么谁能指出北京的菱角在哪里呢?指不出来,就是因为太大了。

大器晚成;

大器,是指得道的境界。为什么要晚成呢?不是说越晚越好,这里是指修道不可逾越,不可急功近利,这样看上去很慢,其实步步为营,水到渠成,收获是不会少的。

大音希声;

大音,是指得道者的言辞,真正得道者往往没有语言,默不作声,似乎什么都不知道,其实,他们才是真知,具有大智慧。

大象无形;

大象,是指大道,大道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但你看不到它的形状。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善成。

“道”之所以称为“道”,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道”无声无相,哪里还有个名字呢?哪里有个什么概念能够概括“道”的品质呢?但又的的确确只有“道”才成就了天地,化育了万物。

这一章继上一章再谈“反者,道之动”。因为,“道”的表现与世间的思维相反,不容易把握,所以,才出现了上士、中士、下士的层次分别。老子说,“道”似乎总是反着运行,我们可以列举出许多种表现,但大道是真相,不是虚幻,离开大道,就是穷途末路,坚守大道,就可以永享安乐。

下页: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