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老庄思想 < 传统文化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来源: 作者: ( 字号:   )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本章教导世人,修行是个渐进的过程,动静相宜,时时不忘根本,日久天长,必有收获。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大地为重,万物为轻;大海为静,百川为躁。万物轻,所以必以大地为根;百川躁,所以必以大海为归宿。

就人而言,身体不动为重,有为为轻;妄念不生为静,心动为躁。修行之人,总是追求不妄动,念头不起。这样就可以不随物转,不受束缚,获得平和与自在。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所以,修道人行于世间,须臾不离大道,以大道为重。这样守道,即便是遇到名望、暴利、极权,也都不会为之动容,淡然处之,这便是“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的境界。

想想当代人物邓小平,就颇为耐人寻味。他一生中三次从国家领导人的角色变成平民百姓,不知有多少像他那样的老干部被整死,但邓小平处于高官而不喜,处于百姓而不悲,不仅没有被他人所伤,还很好地保护了自己,这恐怕就是“虽有荣观,燕处超然”的做派了吧。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按照佛教的说法,人身是非常难得的。《杂阿含经》中就有这样的描述: 在冰冷、漆黑、辽阔、一望无垠的茫茫大海之中,住了许多的水族,它们有的身躯庞大如船舰,有的娇小如丸石;它们有的寿命绵长如天地,有的短暂如昼夜。在幽暗的大海深处,住着一只乌龟,这只乌龟的寿命有无量劫。

这只乌龟虽然寿命比宇宙还要漫长,但是它的双眼却瞎了,看不见一丝的光明,在漆黑的深海里,它生活在永无止境的黑暗之中,而每经过一百年,这只盲龟才有机会浮出广袤的海面,呼吸海面上清凉的和风,嗅嗅大海咸咸的味道。

白浪滔滔的大海中,飘荡着一根长长圆圆的浮木,浮木的中间挖有如龟头一般大小的孔洞。亘古洪荒以来,浮木就随着惊涛骇浪忽东忽西,载浮载沉。瞎了眼睛的盲龟要凭藉它的感觉,在茫茫的大海中,追逐方向不定的浮木。当每一百年才浮出一次水面的盲龟,它尖尖的头恰巧顶住浮木小小的洞穴时,如此千载一时、一时千载的机缘,乌龟便能重见光明,获得人身。

潮来潮去,潮去潮来,一百年一百年的岁月更替流逝,盲龟依旧沉浮于生死的洪流大海,找不到那决定它命运的浮木。不知过了多少亿万年,盲龟再度浮出水面时,头终于撞进浮木的小小洞孔,轰然一响,眼前霎时霞光万丈,盲龟终于脱离久远以来笨重的躯壳,蜕变成为了一个俊秀的童子。

因此我们今日能够拥有宝贵的人身,不仅不能任意加以戕害,并且要善加爱护运用,发挥生命的潜能,做一只已经开眼的灵龟!

假如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像那只盲龟的话,那么人成为一国之君就更是万劫不遇的奇巧,显得尤为珍贵了。所以老子说,一个人尚要守道自爱,不可妄为,一个大国的君王,怎么可以自轻自贱?这样,你糟蹋的不只是你自己,而是整个天下了。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轻浮、有为就会失去根本;躁动、不静就会失去主宰。

现在的大部分人,看上去都是很独立的,其实没有几个能做得了自己的主,整天被无数根绳索牵着走,那些绳索包括: 财、色、名、食、睡。真正做得了自己主的人就只有那些得道人,因为他们动静相宜,时时不忘根本;因为他们知道“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的奥义。

下页: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