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老庄思想 < 传统文化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来源: 作者: ( 字号: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得道的人就像是水。水总是利益万物而不求索取,并且处于人们不屑一顾的低洼之地,这些品质都是与“道”性相合的。

有一句话叫“木秀于林,风必吹之”。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显赫自己,让自己变成一个重要的人,殊不知,这是自取灭亡之路,是离道弥远的举动。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什么叫居善地呢?是不是找个好的地方去居住呢?不是的。地,无所谓善与不善,关键是人,善人居于何处,何处便为善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为什么有名?水为什么有灵?不是因为那山,那水,而是因为那仙,那龙。

人一善,必定公,一公则必定心胸宽广渊博。那么贡献于世的也必定是没有偏私的慈爱。这便是“心善渊;与善仁”的深意。

言善信,是指出言必实。也就是佛教十善业中说的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语。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是指得道之人为政必治,百姓瞻仰;行事合于中节,合于大道;举动总能把握时机。

夫唯不争,故无尤。

只有不争夺,不占有,所以就没有烦恼。

唯不争,故无尤。用佛教的义理解释就是看破放下,不执取,不贪求,也就可以离苦得乐。

这个世界上谁最富有?不是位居高官者,不是家产万贯者,而是一无所有者。“有”总是有限的,而“无”是无限的。你有一处房,房子再大,总有定数;我无房,但天就是房,地就是床,你说孰大孰小?孰有孰无?

再说,所有的“有”无不是“争”来的,有“争”就有“尤”之苦,有“有”就有“失”之患。

所以老子认为,得道的圣人,要处于卑下的地位,与世无争,并且用水作比喻,水总是保持一种谦卑的态度,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因此,老子倡导人们要向水学习,不争名利,方能保全自己,逍遥自在。

下页:天长地久 天道推及人道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