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老庄思想 < 传统文化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宠辱若惊 大患若身
来源: 作者: ( 字号:   )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得宠则喜,受辱则怒,内心总是处于不安之中,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有了我们的身体。

道家认为,喜怒哀乐都是无益于身的,喜怒哀乐的产生就是因为没有把我们的身体放下。佛家也追求身心分离的境界,如果能修到这个程度,身体似乎与自己无关,心能转物,那个肉体健康了不喜,残缺了也不悲。

世人喜怒无常,祸患缠身,皆因“我”而起,无我,祸患便无处藏身,喜怒便无所依附了。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什么叫宠辱若惊呢?世人心中都有一个“我”,得宠了对于“我”就是好的,受辱了对于“我”就是不好的。于是,得到了心不安,失去了心也不安。这种状态就是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什么叫“贵大患若身”呢?我们之所以有祸患,是因为还有一个“我”,等到了“无我”了,我还有祸患吗?

道家认为,我们的身体是个臭皮囊,那是个假我,修行就是要借助那个假我,以修真我。结果人们把假我当成了真我,这是祸患缠身的原因。

上一章老子就说过,人们喜欢追求色、音、味、田猎、珍宝,这是大颠倒,那些东西都只是在满足假我,而偏偏遮挡了真我。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所以,重视、爱惜真我的人就可以管理天下了,这是外说。

内说是指,修假成真,离俗得道,就能安住世间,没有不安,没有祸患,永获清静。

佛教讲,万象是法,法法为空,但无人懂,无人知,活在如幻泡影中,殊不知名誉、钱财、权贵都是虚幻,刹那来刹那去,常不可得,必归于灭的,不识其理便是无明,识得其中妙味,便得涅槃解脱。

这一章老子告知我们,肉体之“我”是发现“真我”的障碍,只关注那个肉体之“我”,就会被如露亦如电的外境所牵引,就会被祸患缠身,动弹不得。懂得这些,才能得失如一,见自性,见道性,见空性,得自在。

下页: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