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老庄思想 < 传统文化 :当前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来源: 作者:

道家有个观点,人类的智慧不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增长,而是在减退。所以,老子,以至于后来的庄子在谈得道之人时,总是要加上一个“古之”,是指当代的人离道越来越远了,而古人得道的就很多。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那么,古代得道的人是个什么样呢?老子说,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微,是说道的幽深,不可识;妙,是说道的精粹,不可识;玄,是说道的无穷,不可识;通,是说道的广博,不可识。得道之人,形神俱妙,与道相合,因“道”不可识,故得道之人也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老子是得道的圣人,他要西行归隐,于是要把自己体认大道的情况说给世人,但大道无形,无法言说,怎么办呢?老子说,我只能勉强形容一下了。

豫兮若冬涉川;

豫,犹豫,指行为上处处小心,就像冬天里在冰川上行走。

这与佛教提倡的重戒律有异曲同工之妙。佛陀要涅槃的时候,阿难就觉得师父要走,以后没有师父了怎么办呢?佛陀就告诉他: 以戒为师。就是说,你要成佛,你要得道,必须“豫兮若冬涉川”,戒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开始。你说,我想自由,我想妄为,那你就得不了道,只好永远烦恼,永远痛苦。

得大自在之前,一定是先要大不自在才行。

犹兮若畏四邻;

犹,担心,警惕。四邻,是指外境。修行人总是时时警觉,生怕有外魔来犯。贪心、嗔心、痴心、慢心、疑心都是外魔,都是修行中的障碍,必须严加防范。只有一切外魔不再来犯,方能澄净本来,成就道业。

俨兮其若客;

俨,恭敬。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像是宴席中有贵客在前,不敢放肆。修行不是到师父面前才开始,也不是到了庙堂、道观才开始,那是表演,是装样子。真正的修行即便是独自一人,也要“俨兮其若客”。始终精进如一,从不懈怠。

涣兮其若凌释;

得道人不是像拳击手那样,表现出强硬、有力。而是身心松软,犹如融化了的冰雪。修行就是要修到身心如水,包容天地,这样才能达到不被万物所伤的得道境地。

敦兮其若朴;

纯厚自然,就像没有经过雕刻的原木。

有大德说,修行是不详之物。人本纯朴,何须修行?谈修行,说明离道已远了。

修行其实就是还原,还原我本来面目。

旷兮其若谷;

空旷宽广,就像深谷。

前面老子说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这里再次提到一个“谷”字,说明修道,不是路越走越窄,而是越走越宽,直至无边无际。做到“旷兮其若谷”,就可以大容天,小容物,远见道,近见我了。

混兮其若浊;

与道相合,表现为内清净而外浑浊。世人彰显自己,道人隐藏自己。外示浑沌,是遮掩凡俗耳目之妙用,这其中味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有了一点点进步,就到处炫耀,那么,你追求的清静也会变成浑浊,是背道而驰的。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谁能将浊水静止,慢慢澄清?谁能用安定去降服动荡,慢慢地滋生道性?老子说,关键是: 不欲盈,就是顺道而为,不求满盈,因为满则溢,溢则本性不保。谁能做到: 豫兮其若冬涉川;犹兮其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小心谨慎,守中不盈,那他就可以为自己革新换面,修得本来面目了。

不欲盈,是修道的重要原则。不欲盈就是离两边而守中道,不偏不倚,绝不说过头的话,绝不做过头的事。

人生有五欲,即财、色、名、食、睡。这五欲都是人之常情,但贪求哪一样都是祸害。随遇而安,自自然然,法随法行,就能成就真我,与道常存。

下页:视之不见 听之不闻 搏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