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道家养生 < 传统文化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道家呼吸法:柔长呼吸
来源: 作者: ( 字号:   )

柔长呼吸类。特点是吸气和呼气均要求柔缓细长。这里的“长”除时限要求之外,还要求气息的线路能到达腹脐乃至双脚末端。其主要功能是可以形成神息相依、神气相抱的态势,从而激发丹田气机。如《丹经极论》: “于寂然大休息之场,恍兮无何有之乡,灰心(无欲)冥冥,如鸡抱蛋(专意),似鱼在水(自然)。呼至于根,吸至于蒂,绵绵若存,再守胎中之一息也。”让呼气、吸气均下达腹脐,并做到“绵绵若存”,这就是柔长的深呼吸。道家倡导的“踵息法”,其实就是指这种柔长的深呼吸。《庄子》说: “古之真人……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性命圭旨》释踵息时说,“常人呼吸皆随咽喉而下,至中脘而回……至人呼吸则直贯明堂而上,至夹脊而流入命门,将以祖气相连”,所以“踵者,真息深深之意”。丹经中常常提到的胎息,也是一种柔长深呼吸,只不过是一种极微细、微细到若有若无的柔长呼吸。《胎息铭》说的“吐唯细细,纳唯绵绵”,便是这种呼吸的描述。炼胎息,不仅要掌握呼吸柔长的要领,还要“固守虚无,以养神气”。只有做到神气相抱,才能神闭气静,妙生胎息。

意念存想

强调呼吸结合意念存想类。特点是在深吸气或深呼气或闭气、咽气时,结合进行明显的意念存想活动。其主要功能是,将意念存想和呼吸运动时吸气肌、膈肌、腹肌活动所产生的动觉、力度以及震动波统一起来,对机体的重要气穴和经脉进行激惹和揉荡,进而引发内气并促使内气循经运行。这类呼吸法同上述各类实际上是交叉的,如深吸气结合意念存想,便是属于强调吸气一类,余同。但这类呼吸法同单纯的深吸气、深呼气等,在作功方式上有明显区别,功效也不一样,因此另归一类。呼吸结合意念存想有几种情况: 深吸气结合意念存想的,如《太上老君养生诀》: “取气之时,意想太和元气下入毛际,流于五脏,四肢皆受其润。”吸气和呼气均结合意念存想的,如《神仙食气金柜妙录》记述的“京黑先生睡功行气法”,要求呼吸自然、柔和,随着吸气和呼气,“觉气如云行体中,经营周身,濡润形体,浇灌皮肤,五脏六腑皆悉充满,旧疾皆散”。闭气结合意念存想的,如《鸡峰普济方》: “每体不安处则微闭气,以意引气到疾所而攻之,必瘥。”咽气结合意念存想的,如《云笈七签》: “每鼓咽之际,常存思气入五脏流行,即从手足心及项三关九窍肢节而出。”

下页:道家节气养生 立秋养生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