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读书方法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读书资料的运用
类别:学习方法 作者: ( 字号:   )

古今中外,大凡在事业上有建树的人,都善于积累资料.马克思在动手写《资本论》之前,作过摘要的成册书籍就有1500 种以上,经系统整理后的笔记就有250 多本.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每研究一个科学问题,总是事先收集大量资料.他去世后,人们在他书房中发现他亲自摘录的笔记竟达2.5 万多本。

怎样积累

人们常用的积累资料的方法,不外乎有以下三种: 一是剪贴报刊.现在报纸、杂志很多,各方面的资料都有.经常剪贴报刊,搜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数年之后就可积累数万以至数十万的专题资料.这是一种花费时间少、简便易行、收效较大的方法.陶菊隐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经常剪贴纸上的军政新闻资料,积累大量各派系军阀活动的史料.他的《袁世凯演义》,正是在研究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二是抄录卡片.当我们阅读书报杂志时,随手用卡片或纸片摘录材料,注明作者、书名、篇名、报刊名称、出版年月.卡片积聚起来,再分类储存在卡片箱内或抽屉里.分类卡片按门类、笔画或拼音字母排列,查找起来十分方便.当然也可以按自己研究的课题,设置专题卡片.茅盾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时,根据“阅读有所得唯恐遗忘,赶快写在纸片上”经验,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为创作《子夜》等名著提供了素材.古人在这方面的例子更多,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是一部学术价值很高的著作,这就是他利用零碎时间积累的十几坛子纸片(卡片)资料整理撰写而成的.三是背诵重要资料.著名史学家吴晗,强调学古文至少要背诵二三十篇.古代学者能背诵《史记》、《汉书》重要篇章的不乏其人,李白、苏拭等大诗人、文学家,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善于刻苦学习.他们熟读经史和先秦诸子,背诵汉赋,因而写文章作诗赋,用典故才能恰当自如.古人所说“博闻强记”、“过目成诵”,就是赞赏那些记忆力强又善于用记忆方法积累资料的人。

怎样消化

资料不仅要积累,还要进行消化.所谓消化资料,就是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经常进行归纳整理.在积累的基础上消化,在消化的基础上积累,如此循环往复,可以使自己的知识逐渐丰富,触类旁通.消化资料的一个途径是写读书笔记.在阅读有关资料时,随手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是消化资料融会贯通,从而进入创新的起点.古往今来,许多学问家是通过做笔记而成才的.顾颉刚少年时期患神经衰弱症,记忆力不大好,他发愤读书,勤记心得笔记,每天写数千字,他一生留下的笔记有五六百万字之多,后来已整理出版了《史林杂识初编》.消化资料的另一个途径是系统学习有关学科的专业知识.缺乏系统专业知识,往往看不到资料之间的联系,孤立起来观察资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有掌握了某一学科的基础知识,我们才能正确地分析研究自己积累的资料,找出它他们之间的内部联系,得出科学论断,这就叫做有了“独到见解”了。

怎样运用

积累了资料之后,还须善于运用.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用30年功夫,精密观察了行星的位置,积累了大量的观察资料,由于短于理论分析,得出了“太阳——地球双重中心说”的错误结论.可见,对详细占有的资料还必须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科学加工,才能有所创新.那么,怎样运用资料呢? 这里三种方法: 一是分析综合法.把大量零散的资料积累起来,作成卡片,编排在一块,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作出判断.运用分析综合法,常常能从细小的、,点滴的资料中把握事物的全貌.二是比较鉴别法.采用比较的方法处理资料,往往可以抓住事物的共同点和区别点,从而作出新的发现.三是追根寻源法.一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往往要提到其他文章或运用其他资料.而有些资料常常是用脚注或附录的形式来说明其来源的,如果我们善于追踪寻迹,就可得到更多的有价值资料或发现新的研究课题.例如,我国科学史专家潘吉星在研究中国造纸技术史时,偶然查阅到两位日本学者在介绍欧洲汉学发展的著作中,曾提到流传在欧洲的18世纪法国出版的三版有关中国的著作.顺着这条线索,潘吉星查找到了这三部书的法文原著,进一部掌握了丰富的而有价值的史料。

总之,我们既要重视资料的收集和积累,也要重视资料的整理、消化和运用。

下页:读书笔记的写法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