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中国美术史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五、山水画的兴起和同时的其他画家
来源:文艺百科 专题:美术世界 ( 字号:   )

山水的景物在壁画中当作背景,甚至被当作与表达主题有密切关系的背景而加以处理(如: 敦煌二四九窟《狩猎图》、二八五窟《苦修图》和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所述)是南北朝以来就已流行的.但唐朝张彦远认为山水树石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唐朝初年的阎立本兄弟虽已大有进步,然而还是风格化的表现: “状石则务于雕透如冰澌斧刃.绘树则刷脉镂叶,多栖梧菀柳.功倍愈拙,不胜其色.”张彦远认为山水画的趋向成熟是始于吴道子与李思训父子。

吴道子在寺庙壁上常画山水,而最有名的是他在玄宗李隆基的大同殿壁上画嘉陵江三百里风景的故事.据记载,吴道子奉李隆基之命去嘉陵江观察以后,回来报命说自己没有粉本,都将景物记在心中.仅用一天就画完嘉陵江的巨幅壁画.而另外一个画家李思训以前也曾在大同殿画嘉陵江山水,则用了很长的时间.当时认为“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

李思训是唐朝的宗室,擅长于山水画,因为曾任左武卫大将军之职,所以称他为“大李将军”.他全家有五个著名的画家: 其弟李思诲、思诲的儿子李林甫、李林甫之侄李凑和李思训的儿子李昭道,李昭道始创描写海的图画,因他父亲的名声而被称为“小李将军”。

李思训的山水运用了金碧辉映的色彩,不仅特具风格,而且成为传统的山水画的一种重要的样式,称为“金碧山水”或“青绿山水”.这种山水画是以描写春天的景物为主的(图208),展子虔《游春图》也是这一体的山水画中早期的重要代表作。

唐代山水画的重要发展是吴道子李思训以后的“泼墨”一体的出现.泼墨山水的重要代表画家是韦偃(他也擅长人物及鞍马)、张璪(他的两句有名的话: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总括古代绘画创作方面最根本的原则)、项容、王默等人。

王维也是当时著名的画家之一.他是贵胄子弟、又擅于诗歌和音乐,所以是一引人瞩目的人物.宋代已经有很多人把五代时西蜀及南唐人画的雪景作为王维的作品.王维画的《辋川图》描写生活的环境,表现了恬淡闲居的生活理想.这幅画历来被当作可以说明王维的绘画艺术的作品,现在只存翻摹石刻的拓本.王维《雪溪图》是一幅风格古朴的小帧风景(图209).号称为王维的《济南伏生像》成功地表现了一个古代儒者的形象。

盛唐时期出现了画马的名家: 曹霸和他的弟子韩幹。

马的艺术在汉唐都很流行,以前已曾多次提到过。

曹霸画人物和马曾得到诗人杜甫的赞诵.杜甫在《丹青引》一诗中谈到曹霸画出了良相、猛将的威仪,也画出了天马的“迥立阊阖生长风”的英姿,一种在皇帝的威严前毫无所惧的自由洒脱的神态。

韩幹也是一个多方面的画家,尤以画了很多皇帝及贵族的良马而出名.他少时家贫,曾为卖酒家送酒,因而结识了王维兄弟,得到他们的金钱资助,才有机会学画十余年,而成了名手。

韩幹的《照夜白图卷》画的是玄宗李隆基的御马.画中所描绘的马的形象,不是表面的形似,而是踊腾有力的神态(图207).韩幹《牧马图》在技术上比《照夜白图卷》一图要更成熟.这幅画中的两匹马都给人以极其真实的印象,准确地表现了骏骑的身形、体态和精神,骑马人的形象也是有性格的(图206)。

盛唐时期人物肖像画的画家,如陈闳、张萱、杨昇、杨宁(三人都是开元年间史馆画直)、车道政、钱国养等人都是比较有名的,代表了当时宗教画以外的一部分人物画,特别是肖像的繁荣.这些画家都是隶属于宫廷的.他们的作品有很多就是直接描写宫廷的,如武后、明皇、杨贵妃、虢国夫人等人的各种活动.这一类作品中规模较大者是《金桥图》,描绘唐明皇封泰山回来,车驾过上党金桥时,数十里间旗帜鲜华羽卫齐肃的景象,由陈闳画明皇的肖像及所乘的照夜白马,吴道子画桥梁、山水、车舆、人物、草木、鸷鸟、器仗、帷幕,韦无忝画狗、马、驴、螺、牛、羊、橐驼、猴、兔、猪、□等.这幅由三位名家集体创作的图画,唐时被誉为“三绝”而得到特别重视。

下页:一、宗教美术世俗化的趋势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