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国美术史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四、炳灵寺及其唐代石窟造像
来源:文艺百科 专题:美术世界

炳灵寺是另一个唐代造像的中心.炳灵寺除少数北魏和明代窟龛以外,有唐代的窟龛一○六个.其中仅第九二号窟(已毁)、第四号窟及第一一四号窟是一佛、二罗汉、二菩萨及二天王,其他唐代各窟都是一佛二菩萨或四菩萨,这样的组合和天龙山石窟颇为相似。

炳灵寺唐代造像在表现上也和天龙山相似,表现了美丽的丰腴的肉体和婀娜的姿态.虽然衣褶的处理和身躯的侧转都不如天龙山造像那样真实自然,然而同样流露了对于人体美的有力的赞颂(图190)。

敦煌是唐代美术保存最丰富的地方,其中雕塑的数量也很大,尤其重要的是这些雕塑的历史的系列.如果加以科学的全面的整理,当可以探求出唐代雕塑在三百年间,从初唐到晚唐的发展道路和唐代雕塑艺术的多种造型和多方面的创造。

唐代石窟造像在山东驼山、云门山等地,都是继续了隋代石窟修建的,数量不大.陕西邠县和泾县石窟也有唐代造像.甘肃河西一带的石窟,如武威天梯山、民乐马蹄寺、武威大佛寺、玉门赤金红山寺、酒泉文殊山等,大多是北朝开凿,唐代续有修建,至明清犹有佛教活动的,虽已有初步调查,仍待深入研究.这些石窟寺中以民乐马蹄寺地区(过去多认为是在张掖境内)的数量最多,计有七个石窟群,残存七○余窟龛,由各项残迹可以看出大概是北朝时开始,至隋唐而极盛,西夏侵占时期衰落,元代及其以后为密教信徒大加重修。

四川广元自武则天时代开始修建石窟.修建石窟的风气在中原一带自中唐以后即行停止,而在四川得到继续.四川作为造像石窟的中心自中唐经历五代、两宋,直到明清,留下了广元、大足、巴中、安岳、通江等县百余处内容丰富,规模不大,成组的石窟.四川以外,仅南京栖霞山和杭州有少量五代和宋代的造像石窟。

唐代造像除石窟以外,可以移动的单躯或独立的造像碑也很多(图191、192).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以及其他有南北朝造像出土的遗址也都有唐代造像出土.唐代佛教在社会上仍拥有广大的群众,造像的流行从文字记载中可以看出,除了石雕、泥塑外,尚有木雕、夹紵等各种技术.日本保存了唐代输去的木雕像数尊,日本和朝鲜的古代佛教雕塑都明显地受了唐代艺术的影响。

下页:五、乾陵石刻及唐代陶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