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中国美术史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三、战国时代的青铜工艺及其他美术品
来源:文艺百科 专题:美术世界 ( 字号:   )

战国时代,在地方经济发达的基础上,文化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古代典籍中有一些关于战国时代美术活动及传说的记载,不仅可以看出古代人对于美术的了解,其中也透露一些实际情况.《韩非子》记载有画家用了三年时间为周君画□(箧? ),配以强烈的光线,可以看出“龙蛇、禽兽、车马、万物之状备具”.显然这是战国时代装饰美术中的主要题材.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的诗人屈原在赋《天问》之前,曾见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壁画中“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圣贤怪物行事”的充满幻想的神话图画.古代著名的巧匠鲁班,用脚画自知相貌狞丑,不愿人见而潜匿水中的“忖留神”的图像.齐国画家敬君,为齐王画九重台,不能回家,画了自己妻子的像以自慰,以致妻子被齐王所夺.又如宋元君找来一群画师,都“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只有一个人很傲慢,“解衣槃礴,裸”.而被称许为真画师.齐王客认为画人所习知的狗马,难于画人没有见过的鬼魅.由此可知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状况。

战国时代美术的大量的具体材料,是过去五十年中的考古发现.例如以下各地的出土物对于美术史的研究都有重大意义: 山西浑源李峪村,河北易县、唐山,河南辉县、汲县,洛阳金村,山东临淄,安徽寿县,湖南长沙等.这些地方或发现了墓葬,或尚残存着建筑遗迹,出土物中最多的是铜器,但也有瓦当、玉器、漆器和陶器等.战国时代的美术研究,特别得助于建国后河北唐山,河南辉县、洛阳和湖南长沙的发掘.这些发掘提供了有地域代表性而又有艺术价值的珍贵材料,并且提供了有关古人生活和文化的可靠的知识。

战国时代的美术品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甲、青铜工艺品(附金银错、镶嵌及铜镜),乙、雕塑性美术品,丙、绘画性美术品,丁、其他工艺品——漆器、玉器、陶器等。

青铜器有: 浑源李峪出土的赵国器,河北唐山出土之燕国器,辉县出土之魏国器、洛阳金村出土之韩国器,安徽寿县出土之蔡国器及楚国器,以及各地出土之齐、秦各国器,其中有些是春秋末期的,其时代及地域的风格变化都有待研究.但明显地具有共同的趋势.铜器有相类似的新造型与相类似的装饰主题及装饰方法.装饰的部分或立体化而趋向写实风的动物雕刻,或布满全体趋向繁复及重叠缠绕的组织.装饰纹样以蟠螭纹最普遍,但处理的方法有多种不同.在铸造技术上,透雕的装饰已可能用蜡型法浇铸,花纹系利用简单的压抑法印在铜器的原模上(不是印在范型上),铜和锡的成分也有新比例。

战国青铜器的风格华美瑰丽.战国铜器的华丽的风格特别出现在金银错等镶嵌的器物上,金、银及红铜等金属或松绿石、水晶、玉、玛瑙等矿石,填充或镶嵌在青铜器的花纹空隙处,产生了多色彩的效果.洛阳金村和辉县固围村的金银错及珠玉镶嵌器,都是中国工艺史上的珍品。

战国时代的铜镜,以楚国及其邻近地区发现较多.圆形铜镜(少数是方形的)的正面磨光可以鉴人,背面有组织得很严密而完整的图案.这些图案往往是在繁密的底纹之上有旋转纵放的云雷纹或幻想的动物纹样.上下两层因反光不同而呈现出对比效果.战国的铜镜纹样是中国图案纹样的典范之一.战国铜境的合金中,为了使镜面光洁细腻,常加入少量的铅,背面的花纹也因而特别整齐清晰(图37)。

战国时代的雕塑作品,显然具有表现动态及开始刻画面部表情的能力.长沙出土的木俑(已知最早的木俑,图35)和洛阳出土的胡女铜像(图34),动态的表现是很微妙的.作为已知的早期的雕塑艺术品,是不平凡的尝试.其他一些工艺装饰性质的雕塑,如山西长治分水岭出土的猴形、鹦鹉形铜饰,洛阳金村出土的多种跽坐胡跪形铜人,金银错云纹及兽纹的铜洗上的一对正要跃入水中的蛙(图36),这些作品表现动物的动作都很真实.洛阳金村出土的金银兽首、龙首,辉县出土的车辕首的兽头形饰物,都采用夸张的手法.并善于利用金属的不同色泽进行装饰,而获得生动效果。

战国时代的绘画性作品中,以长沙出土的《帛画》作为已知的第一幅绘画,为最重要。

画的内容,据郭沫若的研究,是一个善良美丽的女性,在象征善与和平的凤鸟同象征恶与灾害的独脚夔进行的斗争中,祈祷凤鸟获得胜利.那妇女侧影姿态的优美,显然是很引人注意的(图39).其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战国时代绘画艺术水平的作品,有故宫所藏《水陆攻战纹铜壶》(图42)和辉县出土的刻纹《燕乐射猎铜鉴》以及汲县出土的《水陆攻战纹铜鉴》(图41)上的奏乐、射箭、宫室景象及九种战斗场面.长沙出土的彩画漆奁上,有树木、奔驰的车马、狩猎等景象.说明了当时绘画艺术的构图能力.其他如金银错的狩猎壶及铜鉴上的车骑、动物等景象,也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当时绘画的一般水平。

在工艺美术范围中,漆器工艺有显著的成就.除了上述的绘画故事人物的漆奁以外,长沙出土的漆盾、神鸟盘、三凤及二凤盘、彩漆画案及轼,都是现存的最早的完整的作品.用麻布制胎夹苧技术已很普遍,涂漆匀洁,颜色(红和黑)鲜丽.图案构图极为巧妙精美,线纹或细如发丝,或匀称厚重,描绘技术也达到高度水平.战国漆器图案和铜镜图案,有同样重要的地位.玉石工艺也有杰出的表现.洛阳金村出土的玉佩、玉璧及各种动物形玉饰,辉县出土的大玉璜、雕金镶玉嵌珠银带钩和玉鹦鹉,技术精绝为古代玉器工艺之冠.金村发现有玉石工艺的半制成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制作过程.但古代制玉的技术,对于我们仍是一个谜.战国时代玉器工艺中体现了图案造型中一些基本规律(图38)。

战国时代的陶器,在形制上有自己的特点,一部分是模仿铜器的,和铜器造型相同;但在陶质上有显著特点的作品,还没有发现.战国以前的灰青釉硬质陶豆曾在洛阳发现过一对,战国时代如何继承发展,尚无所知.战国陶器上的彩绘装饰是有独特风格的创作.辉县赵固区和洛阳烧沟附近,都发现彩绘陶器,尤以后者在白粉底上运用红黑二色,极优美活泼.另外,两地也发现有在陶器表面上进行砑光的暗纹装饰,多是简单的几何纹组织,也很有自己的特点.战国时代的装饰图案,在青铜器、金银错器、漆器、玉器和陶器上,流行着一种共同的纹样构成的方式,即连续的带状不断缭绕回旋,前后重叠变化,其上附以小圆涡形,充分发挥虚实对比的效果及曲线的方向感、运动感.其取材有龙、有蛇、有凤、有云,有单纯的带形,或演变成纯粹的图案构成.处理方法也因制作材料、技术条件及装饰部位而有所不同.但此一构成方式是战国时代的特色。

下页:第六节 商周时代美术的重要成就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