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二石”是指近代中国画坛上的两位泰斗,傅抱石和齐白石.傅抱石本是江西新余人,后来定居南京;而齐白石本是湖南湘潭人,后来定居北京.于是,就以他们的寓居地通称二位是“南北二石”。
傅抱石和齐白石,一个主攻山水画,一个主攻花鸟画,二人都能兼画人物.他们各自在山水和花鸟画方面的创造,把传统中国画在向现代中国画转变的前夕,再次推向新的高峰。
傅抱石出身文人,而齐白石出身木工.两人的履历虽然不同,但都曾经历过穷愁潦倒的岁月.他们幸亏著名画家徐悲鸿的慧眼相识和真心扶持,才有可能在绘画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并在中国画坛上奠定了崇高的地位.傅抱石在他一生中最需帮助之时,徐悲鸿向他伸出温暖的手.在徐悲鸿的热心推荐下,他有幸东渡日本,专攻东方美术史,为他以后致力于中国画的革新和创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而齐白石定居北京之后,全靠卖画为生.在他画卖不出去,打算“饿死京华”的危急关头,徐悲鸿又一次伸出救援之手,聘请齐白石担任北平(解放前称北京为北平)艺专教授。
傅抱石一生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新中国成立后,又曾远赴捷克和罗马尼亚写生.他如石涛一样“搜尽奇峰打草稿”.由于他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使他有可能对传统中国画产生深刻的见解.他对当时画坛把中国画中“极富于生命的东西”,消耗成为“若干骸骨供人移运”的现状非常不满,大声疾呼“中国画必须先使它"动",能"动"才会有办法”.他为使中国画开“动”起来而大胆实践,其中一大发明是“抱石皴”。
皴法既是中国山水画的一大特色,同时也容易变成束缚山水画发展的僵死的程式.所以米芾改革山水画,首先就革掉了皴法的命.但是没有皴法的米点山水,只能表现江南云山.这种局限性就使米点变成了新的程式.而“抱石皴”的长处就在于,它是一种变化万端、不具有任何固定形态的皴法,也就是“无法而法”的皴法.用这种皴法画画,如鬼斧神工,生动自然。
“抱石皴”的特点是,把笔锋打散(即散锋),随着表现山石的需要和画家激情所至,信笔皴擦.忽聚忽散,忽轻忽重.旁见侧出,顺逆自由.虚实相生,踪迹不定.势如秋风扫落叶,变化无穷.这种皴法的丰富表现力,是任何其他皴法所无法比拟的。
傅抱石用墨如猛虎下山,所向披靡.洋洋洒洒,险象丛生.他还大胆地采用矾水淋纸后,大笔刷墨画雨景的方法(有矾点处纸不渗水,落墨后会留出斑斑白点),画出了风雨飘摇的特殊感受。
傅抱石年仅六十岁就去世了,使他没有能够在大胆创新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他一生创作勤奋,留下无数精品.而特别值得一谈的是他那幅激动人心的《风雪归人图》。
这是一幅别开生面的雪景条屏画(瘦长的竖构图,用宣纸竖裁一半而成).全画气势雄放,笔墨如飞如动.苍穹之下,峭拔的雪峰用抱石皴挥扫而成,疏疏落落.雪山之下,画面中景,几棵用浓墨画成的老树巍然挺立.无数根飞笔乱线交织成细枝粗桠,正迎着风雪,漫天飞舞.老树之下,是画中近景.只见饱含水墨的湿笔点子,滴滴淌淌,大大小小,淋成拖泥带水的冰冻溪涧.在大片浓浓淡淡的墨色中,露出星星点点的白色寒溪,使人顿然感到一阵透心的凉气.溪涧之上,木桥高架.桥上一老一少,正顶风向前.少年手中微红的灯笼虽小,但在万千笔墨中,如“一炬之光,通体皆明”.画中的对比画法比比皆是: 雪山和老树的动与静、墨与白、疏与密;老树与溪涧的笔和墨、干和湿、浓与淡,点线面;景色与人物的大和小,墨和色,无不对比鲜明,争相辉映.尽管画中处处狂放,但无一处疏忽.每一局部都是妙笔生花,精彩纷呈.而纵观全画,则是大气磅礴,声势夺人。
这幅画作于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中国的时候.久居重庆的傅抱石思乡心切,打算尽快返回在南京的家园.正是在这按捺不住的激情中,傅抱石挥笔舞墨,画出了这幅渗透着画家真情实感的杰作.画中顶风向前的人物,正是归心似箭的画家本人的化身! 所以,看着这幅画,我们不难想象当年傅抱石创作时那激情喷涌、如痴如醉、如癫如狂的境界.当他胸中澎湃的心潮与大自然的奇景相撞击而产生灵感的时候,他就变得激动万分.让我们听听他自己的心声吧: “因为你是画家,你有炽热的感情,遇到这种场面,非激动不可,非醉不可! ”
比起傅抱石,齐白石可说是大器晚成.他一直活到了九十二岁的高龄.如果他的寿命和傅抱石相当,齐白石绝对不可能象今天那样,在近代中国画史上,留下如此赫赫声名.这种情况和他那具有传奇色彩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齐白石出身贫寒,年仅十二岁就学做木工,直到二十七岁接近而立之年,才有了学习诗、书、画、印的机会.为了谋生,他还当过为死人画遗像的画工.他学艺术虽然很晚,但特别用功.他曾长期闭门刻印,弄得满屋都是泥污,终于成为“三百石印富翁”.这需要多大的毅力,要花费多少精力呀! 他画花鸟,本来不学清代画家八大山人,画风冷僻而又缺乏个人风格.所以卖画销路不佳,穷困交急.有幸的是,一方有难,多方支援.他不仅得到徐悲鸿“雪中送炭”的关怀,而且又受到画家陈师曾的指点,从而舍弃了跟在古人后面“依葫芦画瓢”.他大胆地在“衰年变法”,把水墨和重彩相结合.他用水墨画枝叶,用浓艳的朱砂、洋红、藤黄、石绿等画花朵;又把大写意和工笔相结合.在大写意的花卉旁画出勾线填彩,精致逼真的蝴蝶知了.打个比方说,就如一幅画是由徐渭和黄筌两人合作而成.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画法,是将传统各派的精华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而不显得夹生.在当时的画坛引起极大的反响,声名远播国内外.齐白石以他宝刀不老的创新精神,对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于一九五三年荣获由文化部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又于一九五六年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和平奖金.九十岁以后,“英雄不减当年”,仍然勤奋创作,一生留下无数作品.齐白石是个全才画家,人物、山水、花鸟、鱼虫无所不能.他出身农家,对大自然赋予的小生命充满了爱心,因此一辈子都喜欢画虾.千万别以为这是雕虫小技.画虾虽只有寥寥数笔,但用笔越少越能检验笔墨功夫是否精妙.正如减笔人物画一样,稍有不足,就会露出马脚。
齐白石年轻时画虾拘泥于写实,形象刻板、呆滞.而他晚年画虾,笔精墨妙,栩栩如生,炉火纯青,令人叫绝.这是因为他画虾一辈子,始终持之以恒、苦心钻研,直到不知“我之为草虫,草虫之为我”的物我两忘境界.真是“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在他的名作《群虾图》中,用淡墨叠笔法(后一笔覆住前一笔的一部分)画成一节一节的虾身;挺细而灵活的线条画成虾须、虾脚;然后浓墨点睛.只只水虾如蹦如跳,活泼可爱.画中充满一片生机和无穷的韵味。
齐白石之后,虽有不少画家学他画虾,但无一人超过齐白石.毕竟齐白石是一辈子画虾,真心投入,而且笔墨功夫老当益壮.别的画家难就难在并不具备齐白石画虾的涵养和功夫.所以,齐白石谆谆告诫我们: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亲爱的小读者们,你们可要牢牢记住这句至理名言.画画应当向传统和前人学习,但更应当学“古人之心”而不要只学“古人之迹”.古代的画法主要靠领悟而不是模仿.尤其要学习古今开拓型大画家们的创造精神,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对大自然的感受来选择画画的题材和方法,千万不要照搬名家的画法,当什么“小齐白石”,“小徐悲鸿”.一味模仿是没出息的,因为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