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怎样画水彩画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第十一章 静物写生
来源:文艺百科 专题:美术世界 ( 字号:   )

静物写生,简便易行.普通的日用器皿、古董文具、蔬菜瓜果、室内摆设等皆可入画.一般室内光线环境比较稳定,因此,很适合初学者进行写生练习。

下面我们试以陶罐和鸡蛋组成的一组静物为例,说明静物画的一般画法.面对这组静物,我们在动笔之前,先来分析一下构成画面的几个基本关系。

1.明度关系即素描关系

在大片的灰色衬布上浓重的釉色显得特别突出,重色的陶罐与亮色的鸡蛋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无论是陶罐、鸡蛋或衬布等,处在侧面光的照射下,其本身的明暗变化也很显著.也就是说,每一样东西在这种特定环境下,它的受光面、背光面及反光面都呈现着不同的明暗变化.例如鸡蛋虽为较亮色的物体,但它的暗部与暗灰色的阴影融合起来了;陶釉虽为重色,但亮部特别是高光部位,呈现出耀眼的亮色.画过素描的人很容易明白这一道理。

2.色彩关系

整个画面为一处暖灰色调,沉着和谐,浑厚古朴而不失其淡雅明快.这种总的色彩情调,是写生中对各个物体进行具体描绘时应特别注意的.此外,还应找出最基本的冷暖关系.就此画面来说,总的倾向是亮面暖、暗面冷,但不是绝对的,如瓷釉的反光、罐口内的反光,鸡蛋暗面的反光等,冷中有暖,冷暖色互相对比互相依存,反映了客观物体色彩变化的复杂性。

3.着色步骤

稿子起好,就可以开始着色了.如觉得没有把握,可画一个小色稿,用几块颜色点一点,探索一下画面基本的色彩构成。

着色步骤多种多样,对初学者来说,为把握总体关系,最好是先铺上对画面色调起决定性作用的大面积背景色彩,它为画面主角的出场提供一个舞台.然后果断地涂上陶罐上最浓重的色块,力求形色准确,尽量不再涂改,留出罐口、鸡蛋部位的白纸地子.此时画面上黑、白、灰三种明度的色彩差度基本拉开,为处理其他部位的明度层次构建了比较的依据,便于寻找各个局部的色彩变化.再者,因为水粉中的最重的颜色和最亮的颜色变化.水粉中的最重的颜色和最亮的颜色都怕脏,一旦不慎,容易造成暗色暗不下去,污浊晦涩;亮色亮不起来,越涂越脏,很难补救.所以,从绘画程序上就应加以注意,防止由于下面的色层向上渗透所造成的麻烦.此外,在用色、用水、用笔时也必须加以讲究.调配暗色时,要选用本身就具有一定暗度的颜色,如深红、深褐、深蓝、普监、紫、黑色等,切不可在调色盘中无目的的乱掇乱点,尤其使用像柠檬黄、粉绿、白色等含粉质较多的明亮的颜色时,更要慎重.水粉画的颜料虽有较强的覆盖力,但有时也并不那么理想.所以,描绘高光及其他最明亮的色彩部位时,不宜多层反复涂改,应局部留出些白地,最后再涂以适当的颜色为好。

画面大体的颜色铺好后,就可以进一步刻画每一物体的具体形象,包括这些物体的形体结构、空间透视、色彩变化、光影明暗、质地感觉等,同时注意整幅构图的虚实,色调的变化与统一.另外因为水粉画是以色彩来塑形体的,所以每一笔颜色上去,既是色又是形,形色这样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为构成视觉形象的最基本要素,这也是写实性绘画区别于其他类艺术表现方法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光照、质地是形成物色变化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根源,在一特定的环境中,只需特色彩关系表现妥当,其光影气氛、质地、空间等感觉便自在其中了有关体积、空间、质感的表现规律,我们还将在以后的章节里详细叙述。

4.细节刻画

细节的刻画,应该是对画而整体关系的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因为每个局部都是构成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事实上,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因为局部的深入刻画而导致整体关系的破坏是屡见不鲜的,就是有相当经验的人也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一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完成的画其整体效果有时还不如寥寥数笔的草稿.作为训练基本功的写生练习,细节刻画是必不可少的,一张画如没有细节,就不会有表现的深度;精彩的细节刻画,能获得画龙点睛之妙.有的人担心影响整体效果而不敢深入局部,他们每画到一定程度就停步不前,似乎一画细节就必然影响整体,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的确,细节刻画是写生画中的攻坚战,需要毅力和对全局宏观控制。

在局部细节描绘的时候,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应随时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例如有的将局部的色彩对比夸大了或将不应该强调的过分地强调了,都可能造成整个色调的比例失调或零乱涣散.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特别是当一张画临近完成的时候,要再进行一次整体的调整.把画面放置远一点观察,很容易发现有的地方画得不够,有的地方画过了,这时就可以先从最有问题的地方开始,一直修改到满意为止.当画面实在无法收拾时,不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画一张.只要有这种决心,总是会成功的。

5.体积的表现

素描是靠明暗变化来表现体积的,过去,在美术教学中曾经有一种训练方法: 即在画好的素描稿上罩上一层颜色,称做铅笔淡彩.这种训练方法,常常给人一种误解: 色彩画似乎是素描加颜色,欧洲早期的油画也曾较多的使用类似方法,在明暗底子上罩染颜色.自从19 世纪印象画派出现以后,人们对光与色的变化规律有了新的理解,画家们已不满足于对固有色的表现,而是向着更新颖、更丰富的领域不断开拓。

物体给人以颜色的感觉是一种复杂的光学现象,当一种物体占有左右、上下及纵深三度空间时,构成物体表层的各个面上从不同的角度反射着各种光线,尽管每件物体在各种不同的光照环境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色彩变化,但经过分析,也不难找到它的规律。

一张白纸如果展成平面,假如光照均匀,颜色变化并不显著;如在中间折弯,白纸则产生两具朝向的面,当两个面受到不同的光照时,则表现出明显的色彩差异;如果将一条白纸带变成弧形,其色彩的变化则随着弧形的弯曲度缓慢的变化。

由以上试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同一种材料的物体上,剧烈的体面转折常常形成强烈的色彩变化和对比;缓和的转折关系则一般表现为缓和的色彩.前者多见于方形或近似方形的物体,后者多见于圆形或类似圆形的物体.直接受光源照射的面多受光源所含色性的影响,暗面多受环境反射光的影响.当光源倾向特别明显时,由于视觉的互补原理,强烈的明暗对比中则同时呈现出明显的补色对比.当我们观察到不同形状的物体在一定光照下所发生的变化时,也就不难找到表现立体感的办法.陶罐的上沿是一个平面,与外壁(或内壁)是一个垂直的夹角,当光线从侧上方照射时,两具面的明暗和色彩变化是十分明显的,近似立方体的直角转折;而罐壁上左右方向的变化,则是典型的球面型或圆柱型转折关系.在处理明确的体面转折时,笔触的运用要肯定、果断;在处理柔和的体面转折时,色彩的过渡要自然,与其形体的变化相适应.又如苹果和白菜,似圆不圆、似方不方,也可以说方中有圆、圆中有方.鸡蛋、萝卜虽然都可称为圆形体,但又都有各自的特征,画时应认真研究。

葡萄从每个粒看是圆形的,尤其是亮部的点点亮光和暗部由于反光和透光形成晶莹的光彩十分诱人.常有些画者被这一个个的细节变化所吸引,当他们津津有味地描画出一个一个小圆球的时候,却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主题——葡萄,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由许许多多小单位聚集一起构成一个大的基本形,这是很多不规则形体的结构特征。

6.质感的表现

在静物中,所涉及的各种器物不仅各具其形色、体积,质感也是丰富多样的.在生活中,人凭借触觉、听觉、视觉、嗅觉来判断各种器物的硬度、声音、色彩、味道……形成一种综合印象.有些特点虽非绘画所能表现、但视觉信号却能诱发人的种种联想,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绘画表现力的不是.所谓望梅止渴之类的说法,说明了视觉形象能够引起人的心理效应.不同的质地感觉不仅能丰富画面的艺术效果,而且可能被围来作为传达某种情感和心理刺激的形式因素.因此,研究物体质感的表现,其意义远不限于表现客观对象本身,它将为人们进行新的艺术语言的探索提供丰富的原料和多方面的启示.以下分述各类物体的特征及表现:

①透明体: 玻璃、酒精、水、胶片、冰块等,在物理学上常用无色、透明来表述其特征.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绝对透明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更谈不上如何表现.我们日常所说的透明体,大都是半透明的.从绘画的角度看来,透明体是通过光线透射来显现其色彩的,不同的质料、形状、厚度、角度等呈现出不同的透射效果。

一只装有茶水的玻璃杯,它不像陶缸那样在一道光上有明显的受光面的和背光面的明暗关系,最明显的色彩是来自背景的透射和各反光斜面映出的反射光.在阴影部分也并不都是阴暗的色调,玻璃杯的透光折射和聚光作用,在阴影中形成异乎寻常的明亮色彩,由于茶水的滤色作用,阴影被笼罩上一种暖黄色的色调。

有色彩倾向的透明物体,如彩色有机玻璃、红蓝墨水、滤色胶片等,因为它们只透射某种色光,透过这种媒体观察自然景物时,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戴着有色眼镜观物,景物被染上一种既定的色调。

在自然界中,还有很多介于透明和不透明之间的物体,例如薄纸、毛玻璃、绸布料、树叶、花瓣等,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并不把它当做透明物,但在逆光条件下,其透光效果所形成的色彩显得特别鲜明。

②平滑、光洁的物体: 如果一件物体表面是光滑的平面,那么会对光线构成有规则的反射,如玻璃镜子、电镀板等,人们能从中看到周围的影像.当镜子表面发生弯曲时,镜中的景象便随着变形、扭曲,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制成了哈哈镜.哈哈镜的映象弯形过大时,有时可能认不出原物的形态,但周围物体的色彩却一一可辨.光滑物体不规则的表面,也就像无数个镜面那样联结、弯曲,从不同角度反映着周围的各种色彩——这就是光滑物体的基本特征。

平滑光洁之物对光线的变化极为敏感,只要环境稍有改变,都能有所反应,所以,在表现这类物体时,不要被那种光怪陆离的现象所迷惑,只要仔细分辨,都可以找到各个面上的光色变化形成的原理。

③表面粗糙的物体: 有些物体,如树皮、地毯、棉团、泥土等,由于表面凹凸不平,对光线形成漫反射状,与光滑的物体比较,有所不同.其一是粗糙的表面在受光后形成许许多多小的明暗面,有着极复杂的变化,由亮面到暗面形成慢节奏的色彩推称,过渡柔和,随着受光部→侧光部→背光部的体面转折,有秩序地排开亮调→灰调→暗调三种基本层次.其二是对环境色光的影响反应迟钝,由于反光能力差,没反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力较小.无论从明暗变化、色相变化、纯度变化,都有相对的稳定性。

以上只分析了透明体、平滑光洁物体及表面粗糙的物体在外观上的视觉特征,其目的是研究不同的物体的差别与共性,以掌握相应的表现方法.因此,我们在练习中应严格要求,仔细分析.例如,您在画衬布时能否画出粗毛料、粗布料、化纤、丝绸等几种质感的差别? 能否画出毛桃、鸭梨、苹果、板栗等在感觉上的的差别? 能否画出木器、漆器、陶器、瓷器等不同的视觉效果? 不妨试一试,实践会使您增长见识。

④静物的选择布置和画面处理

在静物画写生中,画什么和怎么画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一般地说,选择和布置静物的过程,就是对未来画面的构思、构图、色调甚至表现方法的设计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可供静物写生的题材很多,如室内一角、厨房炊具、文化用品、劳动工具,文物古董、蔬菜瓜果等均可入画.这种静物往往与其典型环境相配合,自然朴实,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作为技法练习的静物写生,应根据画者的具体水平确定作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和布置,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初学时,应尽量选择造型简括、色彩单纯的静物.为使主体突出,可选用适当颜色的衬布加以衬托.如果室内光线条件不佳,可采用聚光灯照明,待掌握了基本的写生程序和基本技法之后,逐步加大练习难度.如: 由单个静物写生转入群体静物组合、不同形状和质感的静物组合、对比色的静物组合、类似色的静物组合等写生练习.在用光方面,也可采用室内自然光、混合光、室外光等,以锻炼在多处条件下进行艺术表现的技能技巧。

静物写生,意在表现作者对客观物象的直接感受,而不应是纯客观的消极模仿.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向来是艺术家们努力的宗旨.进行写生练习,一方面是为训练运用绘画造型的艺术语言表达客观形象感受的实际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注意研究一件作品构成形式美的内在艺术规律.画家高庚说: “画面的表现内容,在它被人们认清之前,必须像一支有魅力的乐曲.”是指绘画中由线条、色彩、明暗等诸要素的强弱虚实所构成的对比与和谐.人们对美感的体验和审美需求是多方面的,在艺术表现形式中,有淡雅清新之美,也有浓烈华丽之美;有豪华精巧之美,也有古拙简括之美.由于每人的审美爱好不同,面对同一审美对象也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然会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表现方法.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 即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任何美的形式只有与它所表现的内容完全契合的时候,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内容只有依附在最适合的形式上,才能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具备了较高层次的审美能力和表现技巧,即使极普通的静物,也能画得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

下页:第十二章 水粉花卉(花的画法)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